山地农业是指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对山区中可耕作和利用的农业进行农事活动的总和。山地农业区是高山地域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农业形态分布区。耕地空间分布呈现出:块多、面小、分布零散和存在明显的垂直带性分异等特征。
山地农业的特点有哪些?
山地农业最显著的地区就是贵州,贵州既没有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又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既不是水乡泽国,又不是丘陵缓坡,而是著名的“山国”。这里土地资源的情况是:山地多,平地少;宜林宜牧地多,农耕面积狭小;旱地多,水田少;低质土多,优质土少。在这种特殊地理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农业,它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1、小区域的差异十分明显,不同类型的农业互相间杂,各自处于极其分散的状态。
2、在局部范围内,由于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能以不同方式满足低标准的自给生活,因而自然经济的基础根深蒂固。
3、相对闭塞的环境,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保守性极强,生产水平普遍不高。
4、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各民族不同的生计方式结合,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
山地农业的发展优势有哪些?
1、小气候多样,有利于分散经营,降低风险。
2、利于培植平地无法生产的果树、中药材等特种作物。
3、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山地农业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土地细碎化严重,不利于现代农场化生产。
2、耕种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3、信息流通不畅,产品供需信息、技术信息等流通缓慢。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原标题:什么是山地农业?|山地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