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从八五项目到剧毒添加剂 瘦肉精的中国进化史

2018-12-16 12:02 来源:猪价格网

  “如同涉事三聚氰胺的蒙牛和伊利一样,有关部门不会让全球第一的肉制品巨头倒下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没有对食品行业采取零容忍的极刑处置前,类似双汇这样的涉毒巨头,还有可能继续存活下去。是什么力量在滋养、庇护瘦肉精和其得利集团,回顾内地30年的瘦肉精进化历史,或许能找到答案。

  内地当时在大力提倡培育瘦肉型猪,“自己不宜与政府唱反调,而且一旦写了毒副作用,论文也发表不出来。”瘦肉精始作俑者如是说。

  河南瘦肉精事件在事发一个月后,还在继续发酵。

  4月20日,被瘦肉精重创的双汇发展(00085)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以跌停开盘,市值共蒸发89亿元。这家添加瘦肉精的全球肉制品巨头仿佛自己吃了瘦肉精,腿肚子开始打颤,一时间仍难以站起来。

  “如同涉事三聚氰胺的蒙牛和伊利一样,有关部门不会让全球第一的肉制品巨头倒下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家没有对食品行业采取零容忍的极刑处置前,类似双汇这样的涉毒巨头,还有可能继续存活下去。

  是什么力量在滋养、庇护瘦肉精和其得利集团,回顾内地30年的瘦肉精进化历史,或许能找到答案。

  上世纪九十年代:瘦肉精的春天

  在内地,第一个引入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并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当属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许梓荣。

  许梓荣当过十年兽医,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Cyanamid公司开发的一种β-兴奋剂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这种兴奋剂就是盐酸克伦特罗,自1964年由美国氰胺公司首次合成以后,最早是作为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现在仍然是一种人用治疗哮喘的处方药)。Cyanamid公司从1978年开始用于饲料研制,因为它在使禽畜增瘦减肥方面功效显著。

  回国后,许梓荣供职于浙江大学饲料研究所。在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推荐在猪饲料中添加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并总结他的研究结果说,在饲粮中添加15mg/kg克伦特罗“效果最佳”。这篇论文后来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攻关项目。

  1989年,许梓荣与浙江一星公司合作,研制出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饲料“浙农一号”,开始投放市场。该公司也成为许进行国家星火项目研究的承接企业。作为“浙农一号”的主要发明人,在推广期间,许梓荣带着助手跑遍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尝尽推销员的酸甜苦辣。在他们的努力下,短短一年中,生产“浙农一号”的厂家扩展到100多家,产品覆盖八个省市五十多个县的农村,年出货量达六万多吨。按许的计算,这六万多吨饲料因其长肉快、瘦肉多,共为农民降低饲养成本38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其后的九十年代,可以算是瘦肉精的“黄金十年”,是盐酸克伦特罗在内地遍地开花的春天。继浙江一星之后,1993年成立于杭州的浙大阳光营养有限公司也加入了盐酸克伦特罗的市场化进程。他们将盐酸克伦特罗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由于能明显提高瘦肉率,便将这种白色粉末口头命名为“瘦肉精”。从此,这个动听的名词开始风行饲料行业,浙大阳光的老板陈剑慧以此为荣,曾公开宣称,“每个省分管农业的副省长都表示要推广‘瘦肉精’。”

  同期,西班牙等国开始出现盐酸克伦特罗致人中毒事件。但并没有引起内地学术界的注意。1987年开始,北京、四川、内蒙、东北、江苏相继有多位学者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并发表论文,但近五十篇论文中无一提及其毒副作用。许梓荣向记者解释说,当时通讯不发达,国外的相关讯息并没有及时传到中国。

  这时的许梓荣正在坐享“瘦肉精”丰厚的红利。随着“浙农一号”在内地饲料市场不断攻城略地,产销两旺。许梓荣也身价看涨,成为饲料生产企业的财神。在他统筹下,以饲料研究所为核心成立饲料生产科研联合体,联合体包括100多家企事业单位,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监控权全都控制在许梓荣手中。

  通过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许梓荣与他的饲料研究所收益不菲。浙大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刘建新曾表示,许梓荣退休前,(饲料所的)仪器设备已从数万元增到价值上千万元,“这些仪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浙江一星公司随后也成长为一个年产值数亿元的饲料生产名企。

  但现在,他们都对原始积累阶段瘦肉精的开创作用讳莫如深。浙江一星现在早已与“浙农一号”脱钩,撇清了关系,工作人员面对媒体采访也对这段旧事极力回避,不愿多谈。但其公司网站的发展史上,仍留有“承担国家‘八五’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畜禽全饲料及其添加剂开发’”的字样,这可能是瘦肉精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合法生产留下的唯一痕迹。

  至于许梓荣本人,“浙农一号”的成功不但给他创造性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他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重大贡献一等奖”等诸多荣誉。2008年,许梓荣功成身退,以教授身份从浙江大学退休。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他,此后却因瘦肉精屡屡爆出食品安全事故而压力倍增。“瘦肉精”成为他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不但影响了他评选为院士,而且每逢瘦肉精事件发生,许梓荣都会被媒体拎出来,作为“中国瘦肉精之父”大加讨伐。

  面对媒体的责难,许一方面辩称自己是搞科研的,与企业经营无涉;另一方面只能无奈地感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造化弄人——内地当时在大力提倡培育瘦肉型猪,“自己不宜与政府唱反调,而且一旦写了毒副作用,论文也发表不出来。”

  从地上转入地下:跟贩毒一样低调、隐蔽

  1997年,香港发生17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猪内脏中毒事件,终止了盐酸克伦特罗一路绿灯的发展势头。

  中毒事件发生时,正值面临香港回归历史节点,而且由于货源来自内地,农业部不敢掉以轻心,开始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克伦特罗在其发源地美国遭禁六年后,在中国迎来了第一道封杀令。

  这时,许梓荣的研究并未止步于盐酸克伦特罗的被禁,他将目光转向另一种β-兴奋剂—莱克多巴胺。当时莱克多巴胺已在美国等地成为盐酸克伦特罗的替代品。许曾以莱克多巴胺为研究对象发表多篇论文。在这些论文里,许将莱克多巴胺称为盐酸克伦特罗的完美替代品—其毒性远低于盐酸克伦特罗,且代谢非常快,不易检测出来。

  莱克多巴胺的难以检测的优点使其深受欢迎。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位猪农向记者证实,“只要停喂一周,做尿检也几乎查不出来。”这次涉案的双汇猪场在进行瘦肉精检查时,也一度没有查出来,后来采用莱克多巴胺试纸检测,才查出问题猪并宰杀填埋。

  与前期论文不同的是,许在介绍莱克多巴胺诸多优点的同时,简略提到了其毒副作用:会引起动物的腿疾。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更多的研究表明,食用莱克多巴胺有可能引起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2002年,莱克多巴胺在中国被列入禁用药物范畴。此举引发了诸多争议。由于学术界认定其能基本排出体外,莱克多巴胺在美国等24个国家都得以放行,以打假驰名网络的方舟子认为,中国禁用莱克多巴胺当“瘦肉精”没有道理。

  “一天吃上350千克猪肉或15千克猪肝,摄入的莱克多巴胺仍在安全范围。实际上,没有哪个人会一天吃15公斤猪肝。”他在一篇网文中说,如果解禁,反而能够减少乃至杜绝盐酸克伦特罗的非法使用,美国等国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

  河南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告诉《凤凰周刊》记者:“瘦肉精的肝脏残留一般为肌肉残留的三倍,残留需要很高剂量才对人构成威胁。但由于美国人的饮食习惯不包含吃猪内脏,所以对他们影响不大。”

  尽管学术界至今争议不定,然而迫于政府的禁令,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莱克多巴胺,在2002年后,其流通渠道开始从地上逐渐转为地下。事实上,生产瘦肉精的工艺并不复杂,内地任何一座小型化工厂都具备生产能力。据本刊记者调查,由此形成的地下产业链条,其流通渠道有三:一是流向具有特定药物生产批文的正规药厂,二是流向一些药品中介公司,三是生猪贩运者。

  由于中国七成肉制品消费集中在猪肉,生猪贩运者的瘦肉精需求相当巨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监察严格的时间段里,他们贩卖瘦肉精甚至“跟贩毒一样低调、隐蔽”。而这次双汇事件中瘦肉精的来源,就出自湖北省农村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私人小作坊。

  屡禁不绝:“中国人的悲哀”

  鉴于瘦肉精日益明显的毒副作用,2002年后,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曾多次单独或联合发布公告超十次,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西巴特罗、硫酸特步他淋等七种瘦肉精。

  但与禁令相对应,因食用瘦肉精猪肉致人中毒事件也连年不断:

  2006年9月,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九个区三百多人。患者都出现头晕、手发麻、浑身冒冷汗症状,其罪魁祸首居然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和猪内脏;

  2009年2月,广州出现瘦肉精中毒事故,发病人数达70人,病猪猪源来自湖南四个县;

  2010年9月,还是广州,13人因食用瘦肉精蛇肉而中毒,这些人点的菜包括带皮蛇段、蛇胆兑酒和蛇血炒饭。瘦肉精的使用范围有扩大趋势,从传统意义上的猪转移到蛇等其他物种。

  瘦肉精在内地禁而不绝,固然有政府监管不力的因素,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也不容忽视。

  河南平顶山一位猪农告诉本刊记者,使用瘦肉精,每头猪能多卖二三十元钱,其成本不过四五元,而“一座养100多头猪的猪场,一年因添加瘦肉精就能多赚数千元”。

  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养猪场、屠宰场、猪贩子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猪贩子也向猪农出售他们手中的瘦肉精,并且不惜使用威逼手段,“不然不买你的猪”。

  而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双汇也爆出瘦肉精丑闻,则表明监管人员也铤而走险,加入了瘦肉精产销链条的利益共同体。这直接导致研制、运输、屠宰、销售四大环节的检疫行为形同虚设。在双汇瘦肉精事件中,跨地域运猪的监管漏洞遍布四大环节,必须具备的三证(《非疫区证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一耳标(相当于猪的身份证)均可低价购入。而检疫人员暗中会留给猪贩子操作时间,以便使用人尿代替猪尿进行瘦肉精检测。

  瘦肉精的毒害,最终得由消费者买单。这让很多良心未泯的从业者忧心忡忡,惶惑不安。315河南瘦肉精事件经央视曝光后,河南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成了大忙人—河南省要给全省的每一头猪(种猪除外)做体检,他研制的“瘦肉精”检测试纸派上了大用场。但张改平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说,“如果到了消费者每天都得拿几样检测试纸才敢进农贸市场的地步,那真的是中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