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许多地方猪价一路走高。上海农产品(14.96,0.01,0.07%)中心批发市场猪肉近期批发均价已达23元/公斤,同比增长80%,价格直逼2007年创下的历史最高价24元/公斤。
猪肉,虽是一种普通商品,却又有着其“特殊性”——关乎“菜篮子”及社会稳定。所以,猪肉价格的背后,一是市场“无形之手”,二是政府“有形之手”在共同推动。但问题是,猪肉价格为何走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笔者以为,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问题出在政府调控生猪市场时往往是“随着市场行情追波逐浪”,却没有应该的“逆向思维”。
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必然生产者会多起来;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跌,生产者就会“纷纷逃离”。在经济规律面前,政府该有怎样的“逆向思维”?
不妨来个“以史为鉴”。2008年初,当时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将农户获得的能繁母猪补贴从50元/头提高至100元/头。国家还建立了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这种刺激政策收效明显,我国猪肉产量从2007年的4287.8万吨,上升到2009年的4889万吨。——问题就出在这里!到了2010年六七月间,猪肉价格跌入低谷。今年又快速大涨。 当下,面对“猪肉高价”,政府该怎样“调控”?一种选择是“走老路”,像2008年初那样“政府多项补贴给养猪户”。但笔者以为,这无疑会导致猪肉价格再一次遭遇“滑铁卢”——跌入低谷。而另一种选择,是“大量抛售储备肉”平抑市场,同时补贴特困猪肉消费群体。笔者以为,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可以确保猪肉价格不再“大起”之后有“大落”,保证生猪市场长期相对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