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猪肉价格也是经济的风向标

2018-12-24 11:45 来源:猪价格网

  今年以来,许多地方肉价一路走高。端午节前后,生猪收购价格同比增幅超过50%,到近期为止,全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八成。6月中旬,上海猪肉批发价格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80%,而近日北京的猪肉零售价格更是蹿升至20元/斤。
  
  肉价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活水平,猪肉价格的一涨再涨难免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如何看待肉价的上涨呢?笔者认为,肉价上涨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行业的供需问题,又有整体的推波助澜,既有宏观的诱因,又有微观的缺失,不能单纯地去看待,应该和最近一两年楼价的上涨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通货膨胀联系起来。仅此还不够,还要从历史过程来看待肉价的上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清肉价上涨背后的真正原因。
  
  众所皆知,人们的基本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住、行”,人类经济发展的过程正是“衣、食、用、住、行”不断提升和反复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食品的消费量急剧增加,而肉食品的价格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目前中国的经济完成了新一轮升级,最明显的表现是2009年以来,房价大幅攀升,汽车普遍进入家庭,这一轮的攀升将引起人们“衣、食、用、住、行”消费水平的再次升级,在房价居高之后又重新转到“衣、食”上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猪肉价格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风向标。
  
  房价狂涨引起物价攀升,通货膨胀显现,直到最近的肉价飙升,许多人都认为是由于这几年天量的货币供应造成的货币乱窜,因此政府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管住银行的货币开始。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4次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但没有管制住物价,反而加剧了物价上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货币过多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历史过程来看,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结构的升级转换过程中,这种结构转换最突出最重要的是城乡结构的转换。一旦城乡结构转换的空间被拉开,那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形成巨大的需求空间,将会吞食巨量的货币,一旦结构得以转换,中国经济将会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物价将会趋于基本稳定。
  
  之所以出现流动性过剩,是由于结构严重的失衡,中央提出要调整结构非常正确,问题的关键是调整结构喊了几年,结构失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肉价的飙升似乎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经济中存在多重结构,如何来调整这种结构?哪一种结构又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城乡结构。
  
  建国以后,中国经济相当落后,而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近代工业不发达,落后的农业大国,经济结构极不合理。要改变这种状况,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然而却由于五十年代以后对如何走工业化道路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思想,进而有了两种不同的路线的斗争,以至于后来更是陷入到阶级斗争的漩涡之中,严重阻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城乡结构虽有改善,但结构失衡问题仍非常突出。一方面,由于城市政府的巨大推动力,促使工业本身结构严重失调,许多基础产业产能过剩,市场激烈竞争就是最明显的表现。另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的过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仍然局限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结果使农业产业化严重滞后,农村城镇化进程被扭曲,需要资金的地方得不到资金,不需要资金的地方严重过剩。城乡结构不平衡和工业自身结构失衡并存,资金过剩和资金短缺严重并存。
  
  几十年前,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农业社会,农业问题用工业解决,到如今却反过来,工业问题要用农业来解决,这也是解决问题的相对法门。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养殖几乎90%都是散养,即主要靠农村家庭居民喂养牲畜,每户圈养生猪一般都是1-2头。当时,万头规模的养猪投资约在1000万元,在生猪的收购价格每公斤只有2-3元左右情况下,投资与收益倒挂,严重影响了养殖产业化的规模化程度。而在九十年代以后,生猪收购价格和生鲜肉价格都有了大幅提升,但是饲养的成本也在大幅攀升,生猪养殖业投资收益的忽高忽低造成市场变化的阴晴反复,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尽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和阶段,不仅与国家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态势极不协调,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肉食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更加快速的增长阶段,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仍然集中在投资和出口上,而投资的重点则集中于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上,农村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左右,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极度失衡。大量的城市、工业、交通等方面的投资在带给我们经济总量世界排名荣耀的同时,既扭曲了产业结构,又造成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更因长期的工农产品价格上“剪刀差”和城乡产业结构的失衡引起了当前物价的快速上涨和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并衍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民以食为天,国之稳定在于“三农”。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猪肉价格的上涨为生猪及其他畜禽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提供可能,只有养殖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价格持续攀高或大幅波动问题。
  
  只有农业问题解决了,那么工业的失衡问题才能解决,只有“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的经济才能进入到一种均衡发展的状态,才会从根本上消除“衣、食、用、住、行”基本生活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下一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投资的着力点引导到以农村城镇化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和养殖产业化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