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3月27日至4月3日,全国瘦肉型猪平均价仍保持在19.5-20元/公斤的高位运行,并未继续强劲上涨创新高,也并未大幅下跌。本周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猪价的波动,而是一周之内公共媒体对双汇的两次报道:3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美国生猪价格不及中国一半、双汇大量进口狠赚一》,以及4月2日《证券时报》报道的《双汇总裁:猪价将很快下降、降一半才合理》。其中第二篇报道在行业内一出现,便激起了全国养猪人的愤怒、引爆了整个猪产业链,声讨之声四起。
其实,这一幕早在2013年5月29日双汇完成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时就已经可以预见了。双汇之所以71亿美元收购年屠宰量3000万头左右的史密斯菲尔德,就是看好并准备将其顺利引入年消费量5000万吨左右的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市场——中国!
但人算不如天算,2013年中国生猪市场虽然出现了近半年的亏损,但并未出现淘汰过剩产能,导致2014年生猪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国内猪价最低跌至4.9元/斤,而美国养猪业却因为爆发PED导致猪价大涨至折合人民币近7元/斤。这罕见的“中美猪价倒挂”导致其猪肉并未大量涌入中国。但2015年3月份后中国生猪市场开启新一轮猪周期,终于让其等到了机会,正如报道中所称:“经历了多个“猪周期”的游牧也早有应对方法,双汇去年进口猪肉的总量比前年骤然提升近80%,也因此得以保持平稳的盈利增长。”
在2015年10月中下旬时,我曾在第42周的周报中分析到:“在这暴跌的一周中还有一个被高度关注的原因是进口猪肉。在8月下旬河南郑州和漯河顺利成为猪肉进口的两个内陆口岸,而且两者吞吐量均为40万吨级……生猪养殖量大、规模化程度高也成功带动起来了河南本地的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走出了像双汇、众品这样的企业。但和低于国产猪肉近50%的进口猪肉相比,若能顺利获得进口猪肉,企业逐利的本性会让其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口猪肉,采购、屠宰国产生猪的量必将受到影响。正如20年前的大豆一样,靠国产大豆养大的民族油脂压榨企业,最终在利益面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养大他们的国产大豆农……但责怪生猪屠宰企业毫无意义,因为逐利本就是企业的本性,任何行业都有这样的企业……在一个缺乏信仰、信用体系、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这种现象无法避免!屠宰企业选择进口猪肉还是国产猪的这一转变,会通过对价格的影响传递到上游的养猪生产结构,甚至饲料业。”
如今,时态的发展真的如当时我们所分析的。在国内猪价近20元/公斤高出欧美等国近一倍的巨额利益驱使下,靠我们国内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养猪人养起来的本土企业真的开始转向了采购进口猪肉。我们有句俗语叫“娶了媳妇忘了娘”,娶了这个洋媳妇后,就真的要忘了养大他的国内养猪人了。娶了洋媳妇的猪肉进口商可多得是。
我们国内的养猪业解决了6000万左右人就业创造了近万亿的产值,同时还滋养了上游饲料加工、兽药疫苗、畜禽设备,下游屠宰、食品加工等众多产业。一旦进口猪肉涌入、抢食国内市场,届时破产退出的就不只是广大养猪场户了,饲料企业、兽药企业、疫苗企业……都将无一幸免的出现倒闭潮。
也许我们的政府和普通百姓为了让我们有个青山绿水,而希望多进口国外的猪肉、我们的养猪人少养点儿猪、少污染点儿环境。但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如此低迷的大环境下,养猪人放弃养猪选择进城能否有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人均不到两亩地和长期低廉的粮食价格,养猪人靠种地能生存下去么?我们不可急于求成。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广大养猪人愿意,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逐渐退出,逐渐让给进口猪肉一部分市场。更何况,我们国内养猪业刚刚从2013、2014、2015年连续3年的亏损中走出来。全体养猪人倒贴了3年的钱让消费者吃了3年的便宜猪肉,并最终付出了几百万养猪人破产退出的代价才有了今天的高猪价。而在养猪人准备拿回本就属于他们的利益的这个时候,没有为国内生猪市场做出任何牺牲的包括双汇在内的众多猪肉进口商们,以及其背后的国外养猪人们,却趁机大肆进入、分食国内市场。这是何道理?这简直就是在组团打劫中国养猪人!不只广大养猪人愤怒,整个猪产业链都会被其激怒!作为民族企业,你们的操守在哪里?你们的行业自律性在哪里?
逐利是每一个人和企业的本性,但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或者为少部分人利益而牺牲大部分人利益的行为是必定会遭人唾骂的。个人和企业的财富多少代表不了成功与否,还要看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刚刚走出长期亏损和已经处于快速转型中的中国养猪业和猪产业链,需要更多的时间恢复、转型、升级,而不是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