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生猪养殖转型中散养户参与生猪保险的政策分析

2018-12-26 13:06 来源:猪价格网

  本文阐述了散养户参与生猪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当前散养户参与生猪保险的主要困境,并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提出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体制以及参保组织体系机制,从而减少散养户购买保险的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在保障保险公司预期经营利润的同时,有效分散散养户养殖风险,有利于生猪的正常供给和猪肉价格的稳定。

  1 引言

  今年年初以来,猪肉价格的猛涨影响了人民群众对猪肉的正常消费。此次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国务院把近期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的首要因素归因于“散养户退出”[[i]]。不可否认,我国生猪养殖业正处于由传统散养户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的过程中,目前规模化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62%(中国畜牧业年鉴,2010)[[ii]],但仅依靠鼓励规模化养猪来保证市场供给不太现实(邰秀军,2008)[[iii]]。今年近半年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从侧面突显了散养户饲养生猪对稳定猪肉价格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生猪疫病风险是导致散养户退出生猪养殖的重要因素,散养户饲养技术落后,生猪感染疫病死亡的概率相对于规模饲养户较高,在非正规风险分散途径有限(如亲朋借贷)的情况下,需要正规风险分散途径来降低损失,生猪保险恰恰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分散工具。

  2007年,为防止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国务院要求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同年,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紧急通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试点公司开始在各省市启动生猪保险试点工作。试点至今,能繁母猪保险由于受政府重视,试点工作基本上在全国各省市都已经开展,但试点覆盖率不高,而育肥猪保险只在少数省市开展,即便如此,大多数散养户被排除在育肥猪保险参保对象之外。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手段之一;也是减少农民损失,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措施之一;同时是世贸组织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之一,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农业保险的一项,生猪保险在分散散养户饲养风险,稳定养殖户收入,提高散养户养殖积极性,保障猪肉供给方面将起有力地支撑作用。

  2 散养户参保的必要性分析

  2.1散养户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及异地转移(胡枫,2007)[[i]],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近几年“民工荒”现象,使得我国农村散养户平均年龄偏高。汤国辉,张峰(2010)[[ii]]在沿海发达地区江苏省淮安市的调研验证了这种情况,调研样本中散养户平均年龄40岁以上,以中老年为主。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让从事生猪养殖的散养户拥有天然的优势:猪圈建设成本低,利用剩余劳动时间,使用粮食或秸秆喂养可降低饲料成本,猪粪可减少化肥费用(张晓辉,2006)[[iii]]。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外出农民工的回流(刘铮,2006)[[iv]]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生猪散养这一养殖方式将在我国农村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

  作者:肖承蔚,李子涵,李璐伊

  欲阅读全文,请下载附件。

  附件:生猪养殖转型中散养户参与生猪保险的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