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鹦鹉与猪一起坐飞机,空姐问怎么称呼它们。猪老老实实回答:叫我猪。狐狸回答:叫我爷。空姐很不高兴,拂袖而去。飞机起飞后,鹦鹉按了呼唤铃,牛皮哄哄地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猪觉得很酷,也跟着说:给爷来杯水!空姐大怒,把鹦鹉和猪一起扔出了机舱。
鹦鹉大笑着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这故事说明了三个基本事实:
1、猪说真话;
2、一般来说,猪不会飞;
3、得有点真功夫,再让别人叫你爷;
二 、但最近一个令普罗大众头疼的信息,在颠覆以上事实,尤其是颠覆了猪不会飞这一条:在中国经济探底,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过冬,所有商品价格都在跳水的背景下,唯有猪价在疯涨!
从去年上半年起,猪肉价格就涨了起来,一直到今年春节过后,本以为消费旺季过去了,但3月份猪肉继续猛涨。最新公布的猪肉价比去年同期涨了三成左右,其中瘦肉型生猪出栏价格更是达到19.79元/公斤,突破201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而去年同期瘦肉型生猪出栏的价格还不到10元/公斤,同比上涨幅度超过60%。
其他仔猪、生猪,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见下图):
截止4月1日,仔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历史最高点,生猪和猪肉的价格也已逼近历史极值。
谁说猪不会飞?
再对比一下王小二过年的中国经济增速(GDP),以及各行各业的苦逼日子(一路下行的PPI),你觉得,这头猪与中国经济,谁更真实?
同样都是人,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三、多数人都会把猪肉飞涨,看做是一个行业轮回的正常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农产品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但事实上,对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由于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样,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而事实上,在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的价格不吻合,会造成产量和价格的不匹配与波动,这种情况下,均衡一旦被打破,系统会在很长时间内象蛛网一样越来越发散,而不是自动恢复均衡。
这理论解释起来很拗口,我用普通话给你翻译一下它想说什么:农民很笨,他总是根据上一年的猪价来决定今年是杀掉母猪,还是让母猪生仔。这就是一年前猪价低迷、养殖户纷纷杀猪过冬,而现如今猪肉价格飞涨的经济理论支撑。
首先明确一下生猪养殖的过程:购买后备母猪,经过养殖成为能繁母猪产下仔猪,仔猪养大后成为生猪,然后出栏经过屠宰加工成为猪肉。其中,后备母猪成为能繁母猪需要约7个半月,能繁母猪产下仔猪到养大上市大约需要5个月。
这种产业链特点,加之中国生猪养殖业集中度不高、行业内存在大量个体养殖户的现实,使得猪肉终端的供需关系变化反应到生产上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猪价会呈现出典型的“蛛网周期”,也即市场所谓的“猪周期”。上一波猪周期的顶点出现在2011年中,见顶以后经历了四年的下跌过程。
供大于求导致猪价持续下跌,而成本端的粮价又逐渐走高,挤压了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养殖户从2013 年开始出现普遍性亏损。通常使用猪肉价格与玉米价格之比——“猪粮比”来反映生猪养殖业的盈利空间,猪粮比5.5-5.8是行业的盈亏平衡点。2011年的高峰以来,猪粮比已经数次低于6.0,最近一次从2014年1月持续到2015年6月,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全行业的深度亏损对供给造成重创。在亏损的开始阶段是生猪的存栏量下降,随着亏损长期未见好转,养殖户开始杀能繁母猪。眼下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都创下多年以来的最低值,远远低于上一个猪周期的低点(2010年):
生猪存栏量的下降,直接代表了猪肉供给的下降。另一方面,需求端来看,2014年8月起餐饮消费增速回归常态,止住了下滑趋势。供求关系的逆转,使猪肉价格从2015年3月开始上涨。而短期供给弹性的不足,则令价格上涨非常迅猛。后来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在缓慢下降,尽管下半年由于季节性因素猪价短暂下降,但今年以来再次一飞冲天。
猪同志用自己几年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供给侧改革,肯定不是靠行政这个有形之手的,而一定是靠价格这个无形之手。靠ZF来决定淘汰谁,淘汰哪些产能,以及什么时间去做淘汰,这就是个笑话——这是这头猪说的第一个实话。
四、但是,如果眼里只是看到了蛛网理论和猪周期,就太辜负这头猪了。事实上,农民没那么笨,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种假设其实就是经济学家躲在书房杜撰的一种东西:每个生产者都会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修正自己的预期价格,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
换句话说,猪飞起来,还在诉说另外一个实话:货币太多、太多了,以致于猪也能飞起来。
价格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
不妨来看看我国过去20年来天量发行的货币。1995年末,中国M2余额仅6.08万亿,20年后的2015年末,M2余额已高达天文数字的139.23万亿。
发行货币,是为了支撑经济增长,我们不妨在看看M2/GDP的比例变化。2014年M2增长 12.2%,GDP增长7.3%;2015年M2增长13.3%,GDP增长6.9%;2016年1-2月M2增长13.3%,预计1季度GDP增长 6.5%左右;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1季度预计4.3万亿元左右。
中国的M2/GDP比值已超过200%,而美国则不到100%,说明货币总量相对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过于庞大。
货币的本质只是一个交换媒介,而不是财富本身。如果靠印钞票,就能解决致富问题,我们何须养猪?何须研发机器人?
如此巨量的货币发行,不可能不在价格体系中反应出来。当然,由于全球经济萧条、大宗商品大跌的配合,以及中国经济处在快速下行周期,货币阻滞与窖藏导致的流动性陷阱,让CPI丝毫未反映出货币超发的真实后果,但总有一些细分领域会“春江水暖鸭先知”,露出经济的真实底裤,诉说着真实的经济状况。
比如,猪肉价格。
就是那头笨笨的、憨憨的猪,道出了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
五、货币大规模超发的恶果是不可能永远被掩盖的,饮鸩,未必能止渴。
总有一天,所有人都会发现,货币就是那件皇帝的新衣,那个小男孩是对的,皇帝真的没穿衣服。
总有一天,漫灌的大水会涌上地面,让我们经历一个比经济通缩更头疼、更混乱的世界。
讽刺的是,到了那一天,股市中也必然会涌入大量资金,那时,股民梦寐以求的大行情,说不定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