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业资讯 > 养猪信息 >

猪肉未来消费趋势展望

2018-12-26 13:45 来源:猪价格网

  2015年,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其中对于中国猪肉的消费形势进行了评估与预判。报告的发布给了行业内一个清晰的脉络,也让行业人士看到了养猪未来所要面临的市场形势。猪肉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经历怎样的风云变幻,面对这样的市场养猪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市场考验?还需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考量。

  1 进口因素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经合组织(OECD)专家分析,未来全球猪肉产量增长将主要得益于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基因改良、动物保健和饲养方式的改进,缩短生产周期并提高产量。预计2013~2022年全球猪肉产量将从11185.33万吨增至12673.10万吨,消费量从11171.71万吨增至 12657.63万吨。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世界猪肉产量和消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到2022年,发展中国家的猪肉产出将占到全球猪肉产量的64.9%,较2013年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因为进口波动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猪肉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OECD—FAO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猪肉产量年均增长1.6%,从5226.99万吨增至6043.55万吨,按胴体重计算,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 65%;猪肉消费量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年均增1.6%,从5257.93万吨增至6078.20万吨,人均猪肉消费将从30千克增至34千克(按胴体重计算)。

  OECD—FAO称,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猪肉和粗粮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分别为100%和95%。由于受资源约束,未来十年,中国两种产品保持这一自给率水平面临挑战。未来十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将增加到5.5亿头,对周边城市环境造成很大压力。预计2013年开始猪肉年进口量均在60万吨以上,到2022年猪肉进口量增至70万吨,出口量稳定在30万~35万吨,净进口量将为35万吨。

  据OECD—FAO预测,中国猪肉进口增加将对世界市场价格造成很大影响。预计未来十年,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猪肉价格将分别上涨5%和8%,欧盟价格上涨5%;中国猪肉进口量将翻一番,国内猪肉价格与世界价格挂钩,上涨6%,将导致国内猪肉消费量一定幅度的减少。

  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朱增勇认为,未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主要受饲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压力影响,同时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整体供应平稳性将进一步提高,但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产量增速预计将由过去十年的 2.6%下滑至1.5%左右。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镇化发展和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国内猪肉消费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消费增长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及城市新增人口。2022年,我国人口数将达到14.2亿,猪肉需求预计为6190万吨,供需基本能够保持平衡。猪肉供应以国内生产为主,猪肉进口将成为调剂国内季节性供需不平衡的一项手段。

  图1作为食物被屠宰的猪的数量

  图2世界主要的猪肉消费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猪肉消费量情况

  2 产业结构调整影响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预计未来10年中国猪肉产量占肉类产量比重将从2014 年的66.4%降至2024年的64.9%,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将成为生猪养殖的主导,到2024年其出栏比重将会达到60%以上。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经之路,规模化养猪进程的扩大将使得猪肉的供应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使得猪肉消费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增长。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指出,未来10年猪肉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3%和0.8%。2015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预计分别较上年增长1.0%和0.4%,分别为5760万吨和41.87千克/人/年。预计 2024年猪肉总消费量和人均占有量将分别达到6510万吨和45.24千克/人/年。其中,中国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从2015年的20.19千克增至2024年的22.00千克,年均增1.0%,低于2012~2014年均4.2%的增速。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从2015年的 16.32千克和23.23千克增至2024年的17.92千克和24.30千克,年均增速分别为1.1%和0.5%;未来10年加工猪肉消费量预计年均增速3.3%,从2015年的990万吨增至2024年的1340万吨。

  3 消费者需求变化

  随着饮食结构的多元化,肉类食品的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而这一点也间接影响了猪肉的消费。一份研究报告对于2020年中国肉类消费趋势作出了分析预判。

  报告以2012年作为数据的采集时间节点,首先对于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进行了预测,以 2012年不变价计,2000年~2013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4%、9.7%;2014年,受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均有所下降,扣除物价因素,城乡人均收入分别比2013年增长6.8%、9.2%。鉴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化解,若2014。 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保持2014年的增幅预计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各为42720元、19420元,分别与2012年城镇高收入组、农村高收入组人均收入水平接近。

  据测算,2012年,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已经完全达到《2011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标准,预计未来人均肉类消费增速将继续放缓。若2012年~2015年按年均0.6千克增量、2015~2020年按年均0.3千克增量计,预计2020年城镇人均肉类消费量为48.9千克。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尚未满足基本营养需求气考虑到城镇居民肉类消费对农村居民的“示范效应”,可以判断未来农村居民肉类消费增速将继续提高。若2012年~2015年按年均0.65千克增量2015年~2020年按2000年~2010年城镇居民年均1.23千克增量计,预计2020年农村人均肉类消费量将增至32.6千克。到2020年,城乡人均肉类消费将基本达到2012年城乡高收入组居民的消费水平。参照 2012年城乡高收入组居民肉类消费结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猪肉、禽肉、牛羊肉消费量分别为28.7千克、14.2千克、5.5千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肉、牛羊肉消费量分别为20.7千克、8.3千克、3.3千克。

  2000年~2013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5%。,城镇化率每年约提高1个百分点,以此增速计,预计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增至14.09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0%。2020年,中国肉类以及猪肉、禽肉、牛羊肉消费总量分别为5971万吨、 3592万吨、1667万吨、655万吨。按照2008年~2012年调查消费量占表观消费量的平均比重进行推算,到2020年,中国肉类以及猪肉、禽肉、牛羊肉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0569万吨、6402万吨、2287万吨、1620万吨,人均肉类以及猪肉、禽肉、牛羊肉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75.0千克、45.4千克、16.2千克、11.5千克。

  而报告特别指出人口结构也是影响未来肉类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依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在未来二三十年将更为严重。已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显着影响肉类消费量。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每增加1%,将导致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减少0.5%。

  4 未来养猪行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土地、饲料粮、水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的有效解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外专家们认为,单纯依赖生猪存栏和出栏增加不能有效解决我国未来的猪肉消费需要。按照OECD估计的中国猪肉消费需求和目前胴体重计算,到2022年需要出栏约7.94亿头生猪才能满足消费需要,较2012年出栏水平增加约1亿头,需要大量的饲料、土地和水资源。因此,我国肉类需求增长的满足只能依赖提高养殖效率来提高猪肉供应。

  据朱增勇分析,我国未来猪肉需求必须依赖养殖效率提高。2012年我国猪胴体重为76.55千克,出栏生猪6.98亿头,如果猪胴体重提高到发达国家90千克的水平,那么出栏6.98亿头生猪,猪肉产量将达到6282万吨,完全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出栏 6.98亿头生猪需要能繁母猪约5080万头(按照目前每头能繁母猪提供有效仔猪数约13.7头计算),如果能够将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提高至欧盟国家2009年(19.3头)的平均水平,仅需要3600万头能繁母猪。

  我国生猪养殖亟待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提高养殖效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养猪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虽然中国目前基本已经把国际上最好的猪种都已引进来,但由于在养殖观念、信息技术等方面落后较多,而环境污染、饲料质量不佳,难以把猪的潜能充分挖掘,实现不了价值的最大化。美国2004年育肥猪饲料转化率已经达到1.91,而目前我国生猪饲料转化率在3左右。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不但可以缩短出栏天数,而且还能有效减少饲料粮需求;同时我国每头能繁母猪提供的有效仔猪数也远低于欧盟发达国家约20 头~25头的水平,通过提高仔猪成活率,能够有效降低所需的能繁母猪数,减少饲料消耗,在不显着提高生猪存栏的前提下满足猪肉消费需求的增长。

  还有,针对普通养殖户在产业链中弱势的地位,当前应加快生猪养殖合作组织建设,特别是发展能与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对等谈判的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养殖户建立生猪养殖业协会,把分散的规模养殖户组建为一个经济实体,逐步实现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贷款、统一防疫,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性、计划性,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波动,增强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此外,需加大对肉类深加工业的研发和扶持力度。目前我国猪肉以冷鲜肉为主,肉类深加工率约15%,而美国2009年猪肉深加工率已经在70%以上。通过提高猪肉深加工不但可以提高生猪产品附加值,有利于调节猪肉供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