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生活,让许多人只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这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猪肉质量的关切程度。最近,投入使用的生猪追溯体系一解人们心中的疑惑。对每头猪而言,这种追溯体系相当于它的“身份证”,信息中记载着这些猪从生到屠宰,再到销售的所有信息,甚至每头猪的“父母”是谁,吃的是什么饲料,打过什么预防针等都一一记录在册,让市民吃上安全、放心、有保证的猪肉,黑龙江省首次实现了生猪从出生到餐桌的质量追溯。
建立生猪追溯体系
在位于哈尔滨巴彦县的哈尔滨海龙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这里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戴了“耳钉”,不过这种“耳钉”却非同一般。虽然它的大小只有手机芯片那么大,但是其功能却包罗万象。技术人员拿起一个形如手杖的东西对着猪的耳朵一扫描,“手杖”显示屏幕上便出现了这头猪的各种信息。
技术人员说,“耳钉”其实是一种电子耳标,猪一出生就佩戴上,并伴随它的一生,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号码,有关它的所有信息,精确到诸如哪一天做过消毒记录,哪一天吃过什么,都在这个号码对应的信息里。因此,这头猪是否健康,喂过什么饲料,有没有乱用药,都可查得清清楚楚。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综合处处长陈宏介绍,这种形式即该省对生猪建立的追溯体系。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每天每完成一个环节,都会打开电脑上的软件作好详细的记录,除了基本的出生时间、场地、“父母”是谁等信息外,还包括猪所吃的饲料、它的饲养员是谁、技术员是谁以及兽药使用记录、消毒记录、免疫记录、诊疗记录等,过去这些只对企业内部掌控的信息,如今通过追溯体系后,人人都可以上网查看,实现了生猪饲养过程的信息公开。
“身份证”可查到每块猪肉的源头
生产企业在记载信息时会不会作假,面对这样的疑问,陈宏表示,生猪追溯体系体现的是三方共同服务市场:第一方为企业,企业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提供给服务商;第二方为服务商,目前合作的服务商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由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具体操作;第三方为畜牧业协会,协会对企业和服务商进行服务,并重点对畜牧企业进行监督,再由畜牧管理部门作出具体处理。
追溯体系是针对整头猪设计的,但在生猪贩卖过程中,往往被分割成若干块销售,如何保证被分割后的肉不会出现以次充好、调包?陈宏说,已经考虑到这这种情况的应对办法,并专门研制了一种秤——限重电子秤。
据介绍,每头猪只有一个“身份证”编号,这些信息从猪出生到屠宰时已经被输入到了系统中,生猪在屠宰前这些信息又会被输入到限重电子秤中。限重电子秤不仅可以分辨系统数据功能,重要的是它有着限重的作用。每头生猪有一个“身份证”编码,有自己固定的体重。当猪肉被分割销售时,每头猪每卖出一斤肉,限重电子秤就会自动减掉一斤,并自动打印出一个与“身份证”编码相对应的追溯码。笔者看到追溯码上除了价格、重量、金额、购买日期外,还有购买的猪肉部位、追溯条码编号、查询网址、零售终端、收据号、品牌、供应商、地址等总计近20条相关信息。
当一头猪卖完后,限重电子秤自动锁死,追溯码也不能再打印出来。需要重新输入另一头猪的“身份证”编码才能继续销售。“如果商家以次充好,那么剩下来的好肉也无法再上秤,无法销售,也就没有必要如此做了,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商家以次充好的可能。”陈宏说。
2万头放心猪春节前上市
据介绍,哈尔滨市生猪追溯体系起步于2012年四五月份,目前仍处在试点推进过程中。陈宏说,这种贯穿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模式已经基本形成,监管机构、消费者等将可通过互联网对生猪生产及质量进行追溯。目前,全省已有三家企业建立了生猪质量追溯体系试点,分别位于佳木斯、巴彦和兰西。其中兰西县主要以种猪追溯体系试点为主,佳木斯、巴彦则以生猪追溯体系为主。虽然试点只运行了半年多,但从目前来看,效果较好。对消费者而言,实现了购买放心肉的目的;对企业而言,实现了商品的优质优价;对政府而言,履行了食品安全的责任。所以,追溯体系开展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便得到了企业、消费者、主管部门等多方的认可。预计,春节前将实现2万头可追溯生猪上市,为市场提供更加放心优质的猪肉。
同时,2013年将计划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实现20万头生猪可追溯,进一步扩大放心肉的供应量,并努力想办法让这些放心肉的价格更平民化,让更多的消费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