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饲料养殖市场,它在中国消费占有较高的话语权,这不仅仅是因为它在总需求的占比过半,也因为饲料玉米消费的数据,和最近几年中国玉米的总需求数据,在整体趋势上,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拟合度。中国的饲用玉米消费数据在2000-2007年相对平稳,从 2008开始持续增长,2010年的时候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增速略有放缓,直到2012年达到阶段性峰值。2013年之后连续两年下降。这是一个从正增长、到缓增长、到滞涨,再到负增长的过程。而在15/16年度内,这个消费的数据是增长还是继续下降?最近一两年内,饲料养殖行业形势,市场有目共睹。尤其是饲料养殖行业和它的上游一样,面临着价格和结构的双向调整。我们在梳理这一年的行情之前,先想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成本从高到底,谁是真正的赢家?存栏数据创7年来最低,要不要补栏?大量进口替代谷物涌进,是新常态还是维持变量身份?行业转型、产能清理,这场大浪淘沙现在有没有结束,而现在的市场结构如何?等等这些问题,和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密切相关。
我们要说的大环境,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现在运行的经济层面。当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减缓的时候,市场对于蛋白,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会下降。根据行业的观察,经济增速会影响猪肉需求的路径在于餐饮消费,几乎可以说,除了股市之外,餐饮消费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另外就是在2012年12月份出台的“八项规定”,也是猪肉需求不旺盛的一个原因。另外和经济层面相关的方向,是当宏观经济继续下滑,现在许多饲料企业贷款、融资的局面非常难。宏观经济下滑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效益的下降,利润的亏损,直至资金链的断裂,饲料企业倒闭的速度很快。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放缓,消费增长的高峰期告一段落。
大胆的判断,中国的原料以及上下游市场,在新粮食年度依旧是色彩浓重的“政策市”。这个信号,也是说,在要判断的中国玉米市场,在至少一年以内,依然可以将政策调整的导向,为首要考量方向。而这个判断,对饲料企业,尤其是采购环节来说,十分的重要。
从趋势上看,国内生猪价格自3月中旬开始上涨,中间几乎未经历调整,持续上涨到8月上旬,涨幅达到 50%以上,之后进入持续调整行情。这段比较久违的涨价过程,起点是3月因配种母猪少及产仔数量少,加上冬季腹泻的原因,导致仔猪相对稀少,价格上涨。到 6月末,正逢仔猪补栏时期,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使得仔猪需求空前,仔猪价格也随生猪价格涨速加快,尤其是到7月,出现生猪价格和仔猪同时飞涨的现象,7-8月份仔猪上涨速度加快,我们研究员和很多同行当时也戏称,有些地方几乎是一猪难求。比较有意思的是,生猪价格过高,消费者就比较关注了。以至于迫使商务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出来向大众解析,说猪价修复性生长,补偿性上涨,是对以前亏损的补偿。但为了避免猪价上涨过快引发的对经济层面的担忧。后来陆续有地方抛储消息传来,河北的保定,张家口还有南方等地均出现过政府放储小批量的冻猪肉的消息。这里面还包括中秋及国庆双节前公开抛售10.2万吨冻储备猪肉。所以到了9月中旬及10月中旬有过两次快速大幅下跌的行情。
不过因为8月份补栏,从时间节点看,依旧能赶上年末旺季行情,导致仔猪价格回落时间落后于生猪价格回落时间一个月以上。而在经历9月中旬猪价大跌之后,担忧和恐慌情绪再度抬头,且9月末补栏,出栏时需求旺季基本已过,仔猪价格开始出现明显回落。
白条猪一季度的生猪市场行情按大方向来看,可以分成两部分,以3月18日媒体曝光“金锣黑蹄猪”事件为分界点,前半部分弱势整理,后半部分回暖明显。业内言论称,“金锣黑蹄猪”事件之后,生猪供应全程的检验检疫环节明显趋向严格,限制了部分不合格肉类流入市场,屠宰企业收购难度亦有增加。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在本已存栏水平偏低的情况下,又进一步限制了供应端,成为了此次生猪价格回暖的导火索。随后,清明、五一等节日相伴而来,加上养殖户压栏惜售亦表现明显,进一步奠定了上涨行情。直到进入到第三季度,生猪市场在缓慢冲高之后、因终端消费难以形成有力支撑,呈现高点回落的走势。
从趋势图上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场从2013年1月开始,到2015年上半年才结束的去产能过程。而且由于之前产能扩张的幅度比较大,但成本居高不下,再叠加了需求的下降。所以这个去产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伴随着全行业的亏损。近乎垂直的这条趋势,我们看到2014年10月到2015年2月,为生猪和能繁母猪淘汰加速的时期。当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历史低点时,应该是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和一个新周期的开始。刚才看到,猪价持续上涨,刺激补栏需求,母猪从5月补栏开始增加,价格出现上涨,这部分母猪陆续形成产能。将逐步从生猪存栏的增长上反映出来。但是因为经历过如此大的调整之后,基数毕竟有限,所以,这个恢复没有很快的体现出来。需要一定的周期,存栏量企稳至饲用原料增加需要一定的转导时间。所以我们看到最新公布的10月份的存栏数据增幅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屠宰企业这是一个处在养殖和消费中间环节,所以和上下游的交锋比较多。今年猪价上涨,对屠宰厂来说,好日子不多。成本过高,开工率不足,导致利润下降,且7月份猪价上涨速度加快,部分屠宰厂出现收购生猪亏损的现象,收的越多,亏的越多,反过来,屠宰厂下调收购量,压价,导致8月初猪价出现调整走势。可以这么说,近两个月以来,猪价持续调整,其中屠宰厂压价逼量也对猪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中国饲料加工行业在最近几年的竞争也是非常的充分:实际上,每年有上千家的饲料企业在死亡。近5年的时间,申请破产的企业越来越多,饲料企业从以前的13000家减少到了现在的7000家,这种消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倒闭了,另一种是兼并、重组。不管是兼并,还是被兼并。企业转型都迫在眉睫。有些企业选择向上游转型,做饲料原料;有的企业向下游转型,做养殖场;不能否认的是规模化养殖是中国肉猪养殖行业的一个趋势。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生猪养殖成本有了系统的下降。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占比在42%左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预计在60%上下。同时饲料生产布局也在各自发生变化。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在粮食主产区,比如,东北会兴建起一批颇具实力和资源的饲料企业。进行就地转化。
下面我们看一下全国饲料加工企业生产综合情况。从目前的数据看,由规模猪场与散户退出带来在猪料市场的直观反映便是浓缩料呈减少趋势,配合料的增速则明显快于预混料。应当说,浓缩料逐渐萎缩已经是行业共识,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自配料转配合料的速度也随之会加快。这说明产品结构也是仍处于一个深度调整期。
我们讲饲料养殖业,无论如何都避不开一个话题,就是猪粮比。尤其今年这个指标,出现了一次新的调整。实际上政府开始调控猪价可以追溯到2007年。虽然当时并未出台具体的猪价调控预案,但开始发布并执行的母猪补贴等补贴政策。实际上是从刺激生产的源头也就是母猪的存栏来调控猪价,补贴政策激励养猪人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后期供应,避免出现供应短缺导致的过度上涨。所以在母猪补贴政策实施两年当中,产能开始了一次集中的爆发,并导致猪价2008年4月份开始的大幅下跌而逼近成本线,进入亏损。基于此,2009年1月,发改委联合六部首次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这个“预防下调”之后,又是一轮新的所谓的猪周期。而从刚才存栏的历史数据中也看到,2010年,整体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也经历了一次下降。并导致2011年全国猪价大涨,这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2年5月,发改委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一直到了今年,尤其新粮食年度的9月份,原料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且玉米下跌速度大于猪价下的速度,造成猪粮比价迅速提升,短时间内便触及“过度上涨”预警线。在这个背景下,出台了新预案。
这次预案调整了全国平均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设置。增设的安全区间,其实是增加了市场和国家反应的弹性空间。此外,新预案还完善了响应机制设置,适当提高了储备吞吐措施启动门槛,当猪粮比价进入蓝色预警区域时,不启动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或收储措施,进入黄色预警区域一段时间后,才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或收储措施。而在猪粮比价进入红色区域时,应对猪价过低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最高可增加至 25万吨。收储力度之强也表明政府调控能力更强。所以,这次比价的调整,既是从单向调控到双向调控;也是从微观调控到宏观调控。降低国家干预猪价的频度,使生猪市场更为市场化。
看一下进口的变化。2008年开始,中国由猪肉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11-2014年间,进口猪肉比例占我国猪肉产量维持在0.8%-1.5%之间,虽然对外依存度还比较小,但是进口猪肉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内猪肉。比如今年据统计局报告 2015年1-9月份进口猪肉已超过51万吨,而去年全年才进口54万吨。今年还有一个比较重点关注的事件,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启动,欧美肉类直接进入中原大地,可以迅速辐射中部地区,降低了从沿海港口入境的物流成本,进口肉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除了同一品种之间的替代,跨品种之间的替代也很突出。考虑到猪肉仍然是饲料行业争夺的主要战场。中国猪肉的消费量未来只能适度地下降。
展望的部分,首先我们有一个判断的基本前提。第一个是经济的层面,中国现在经济的发展,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从短期观察,我们仍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状况。但是整体来讲,未来经济的发展还是有很多新的题材和热点。前景和目标是好的。第二个我们需要关注,是在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完毕,指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向。作为食品产业链的最上游,其中有众多的内容与饲料行业相关。在这个会议上,我们看到未来肉类生产产量达到9220万吨,年均增加85万吨;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比重封闭达到52%,比现在提高10个百分点;蛋类产量达到3050万吨、年均增加26万吨;奶类产量达到4080万吨,4年均增长40万吨;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比重封闭达到60%,比现在提高15个百分点。在这个主基调之下,不论是猪肉产量,还是饲料产量,在方向上也都保持一个中等偏上的增速。另外,镰刀弯的指导意见。如果从原料看镰刀弯的政策,是看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未来播种面积减少带来的产量变化。但这些条件的玉米面积做什么呢。从镰刀弯给出的调整的主攻方向看,草食畜牧业发展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新划分区域化布局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转型和结构升级,被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基因已经融入各行各业,特别是近两年的畜牧饲料行业。同样,资本化的运作已经成为所有上市公司争夺整个市场资源的最根本的途径。而这些掌握了开阔思路,并灵活运用各种资源的企业和领头人,成为推动、引导整个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另外的观察,是产能的萎缩,大于需求的萎缩。其实也是另一种供小于求。目前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的基数一直在最低值附近徘徊,即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我们都很肯定的是中国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仍然是比较稳定的,这个需求,即便会受到一些冲击,也仍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从阶段性影响因素上看,反弹仍受到经济、进口和需求的制约。一方面,成本端的改善,会带来业绩的弹性,较好的养殖利润仍将维持,这会进一步刺激生猪养殖产业产能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