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养猪场,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粪水横流、臭不可闻。然而,在儒岙镇的浙江科达养猪场,养殖户通过将猪粪生化发酵稀释,不仅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还利用沼气发电供热,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生活便利。
章绍兴是浙江科达养猪场的一名管道维修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对位于儒岙镇圳塍村九岩自然村的一段破损沼气管道进行修补。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村另外几名工人一起被科达养猪场聘任,负责沼气管道维修养护工作。“基本上哪里漏气了我们都会及时去抢修,确保农户使用沼气的安全性,我们的检查周期是平均一个星期一次。”
一个养猪场为什么需要长期聘任管道维修工呢?这还得从科达养猪场的养殖模式谈起。浙江科达养猪场是目前儒岙镇内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场内共有存栏生猪4300多头,年销售额达700多万元。存栏生猪多了,猪粪的处理问题就成了养猪场负责人最头疼的事。早在9年前,养猪场就建了个小型沼气利用工程,解决了猪场的生产生活需求。尝到绿色能源给养猪业带来的综合效益甜头后,养猪场又通过多方筹资,斥资上百万元对沼气工程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扩容后的沼气工程,建起了预处理池、厌氧池和沉淀池,并配备了沼气脱水脱硫净化系统和沼气发电机组。
据介绍,该工程每年可处理养猪场污水4万吨,年产沼气8.48万立方米,发电8万多度,除了供应养猪场生活、生产用电外,还直接用来场内供热和满足周边208户村民常年用气需求。圳塍村九岩自然村村民章伯相提起科达养猪场,竖起了大拇指:“过去猪场办起来是有臭气的,现在沼气池造起来后臭气没了,沼气还可以免费给我们烧,群众都觉得非常好。”
除了提供沼气,科达养猪场还采用地面架空设计,在猪圈地板下铺设各种管道,将所有的排泄物全部集中起来,通过下水道直通到沼气池,实现了雨污分流,确保污水不会外泄。同时通过对猪粪的人工收集堆沤、晒干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
如今,科达养猪场的这种“猪—沼—肥”生态养殖模式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认可。据了解,今年以来,以科达养猪场为示例,儒岙镇对辖区内所有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开展了“一场一策”的生态化治理,引导传统养殖场转型升级,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