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PF猪?《新环保法》出台后对养猪业有何影响?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养猪企业如何选择饲料产品?带着这些问题,小编采访了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的沈军主任,沈主任以管理中心拥有的原种猪场为例,谈时下中国养猪业应该关注的要点。
●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中国SPF猪引领者
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成立于1988年,现隶属于首农集团,成立之初是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兽药检查所、首农集团等几家单位共同创办的。80年代末,北京市已有上千家百头规模存栏母猪的猪场,猪病是当时北京市乃至全国养猪行业最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猪场疾病净化的问题,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应运而生。所谓SPF猪是指一种无特定病原猪,引进SPF猪概念时,专家组定了7种疾病,随着新的疾病出现,逐步补充并增加到了12种,中国最新的猪病国标也是育种管理中心负责起草的,标准水平全球最高。管理中心1988年正式从国外引进了SPF猪项目,项目引进后的研究重点是根据中国的猪病国情,培育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SPF猪,所有的相关设备都是从美国进口、猪种从英国进口、技术从丹麦引进,初始投入了100多万美金,累计到今已投入5000多万人民币,并于1992年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过20多年的发展,管理中心从建立之初的一个存栏母猪100头的小核心场,发展到现在已有原种猪场两家,总存栏母猪550头,两个原种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在100亩左右。管理中心现在主要以向外出售种猪和实验猪为主,出栏的种猪主要供给各大种猪场,实验猪的销售对象主要是各大院校以及一些生产疫苗的企业,两个原种猪场一年可提供出栏种猪8000-9000头。
●《新环保法》出台,养猪场“压力山大”
《新环保法》出台以后,环保的压力对养猪企业,特别是对于北京的养猪企业来说越来越大,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未来3-5年内北京市的猪场、特别是大规模的商品猪场都将逐步迁往外地。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隶属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对于环保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了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环境水平和环保设施,仅仅近3年的时间,管理中心就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环保建设和排污的治理,每个原种猪场都新增了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对于猪场粪便的处理,一部分采取水冲粪,大部分是采取人工干清粪的方式(节约水资源),此外猪场还建有化粪池、沼气池、膜处理设备等设施,每10吨污水经膜处理后有6吨水可以再循环利用。此外,两个猪场的环保设施运营维护费用每年还需要40-60万元。
●行情低迷时,“养好猪比多养猪更重要”
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在2013年-2014年的低迷市场行情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中心的产品为种猪,相比较于商品肥猪,附加值较高,因而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却未伤筋动骨。2014年中心种猪销售下降了30-40%,2015年预计将下降2/3。行情的持续低迷导致了猪场引种的需求很低,现在中国存栏母猪的数量已经跌破4000万头,短期内尚未看到猪场有积极引种补栏的意愿。经历过13年-14年的低迷市场行情洗礼后的中国养猪人开始越来越理性,深刻领会了“养好猪比多养猪更重要”的道理,不再像从前一样盲目扩大饲养规模,而是更加重视投入产出比,注重精细化养殖。
●养猪业发展模式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养猪业未来该如何发展?行业内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一直在讨论这一问题,从这几年中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规模化猪场的比例还是在不断增加的,小散户在不断降低,未来8-10头母猪的散养户逐步会退出市场,80-100头母猪的小型猪场还将会长期存在,两头发展的模式还将是未来中国养猪业发展的主流模式。美国大规模、集约化的饲养模式是不是就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发现,13年-14年虽然市场行情很差,但是数目众多的小猪场和散养户依然存在,并没有完全退出生猪养殖行业,这说明,小猪场和散养户的存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散养户在计算养殖成本时与正规的养殖企业不一样,像水电、场地、以及人工这些方面很多都没有算入生产成本之中,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因此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们搞养猪业不能一刀切,照搬国外的模式,还是应该走符合中国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养猪业是事关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养猪业要重视人才培养
中国人离不开猪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养猪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是从工作的环境、收入以及所承受的压力等方面来看,养殖行业在所有行业之中是一个条件比较艰苦的产业,能坚持下来始终如一地从事养猪业的从业者都很不容易。国家层面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近几年国家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几乎都是关于农业发展方面的,其中涉及养殖业发展的占了很大篇幅,对于养猪业的政策也大部分是利好的;而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养猪业是个免税的行业,财政贡献为零,还会带来诸如环保污染和流行性疫病爆发风险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对养猪业的发展不太重视,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养猪业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若是无法做强做大,还要依赖从国外大量进口猪肉的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养猪业的人才问题是困扰养猪业发展的大问题,集约化养猪生产,年轻人将起到决定性作用。集约化猪场的管理系统、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都需要有文化、有思想、有创性精神的年轻一代来进行管理和操作,虽然年轻人的流动性很大,但是也不能不用他们。猪场如何留住年轻人?这是摆在每一个猪场老板面前的首要课题,除了好的待遇外,还应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并且为其提供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选择好饲料是提升猪场生产成绩的关键
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的两个原种猪场所用的饲料都是外购的,在饲料的选择上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供应商。首先,饲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地缘的问题,一般不会选择距离太远的饲料企业; 其次,饲料的质量和稳定性是我们猪场选择饲料时最看重的要素;第三,相配套的服务也很重要。现在很多猪场都建有自己的饲料厂,发展产业链,但是我们中心并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做自己精于的产业,养猪人想着怎么养好猪才最关键”。根据这样的理念,中心两个原种猪场都是使用禾丰牧业的饲料产品,加起来现在每月的饲料用量在170吨上下,一年在2000吨左右,平均一群猪全程的料肉比在3.0以内,母猪平均每胎产“健子”10个左右 (已经达到了英系纯种猪的最大生产状态),猪场全程的成活率高达95%以上。猪场现在母猪PSY水平为20头左右,虽然比不上一些二元或三元猪的PSY水平,但由于管理中心是进行英国纯种猪繁育,而英国猪的体型比较小,本身的繁殖率也不是很高,这是限制管理中心母猪PSY水平不是很高的因素之一。
●不能陷入盲目重复引种的怪圈,学会根据数据来选种
过去国内很多猪场都从国外直接进行引种,引回来后没多久时间就会出现猪种退化的问题,生产性能不断下降,于是再接着引种,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从国外引进的猪种为什么保持不住?说到底还是跟猪病有关系,疾病多了再想保证所引进猪种的生产性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次,前些年国内对育种工作也不是很重视,引进的种猪直接利用,没有根据中国的实际养殖环境再进一步地进行育种,从而导致了猪种的退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除了一些有实力的大型猪场直接从国外引种并开始重视育种外,国内的大部分中小猪场都是直接从国内的原种猪场进行引种,这对保证猪种的生产性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未来种猪场的发展,育种工作是首要的,而对于选择种猪的猪场来说,要学会并养成“根据数据来选种”的科学方法,过去那种看猪选种的方式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