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并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水蛭养殖场建设方法吧!
水蛭养殖场选择
1、养殖场选址:水蛭养殖池应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体自成体系、便于防逃的地方,建造应因地制宜,一般长度不限,水面宽度最好3米左右。连片池、相连池埂共用,池埂的宽度1.5~2米,高度1.5米左右,也可根据弃土的多少加高。
2、养殖池开挖:单个池先开挖成长不限、宽8米、深0.3米的长方形池,弃土围做四周池埂。按照池的纵向分别在靠近池的两边的两米处为中心开挖一条宽0.7米深0.7米的小沟,为深水区域,弃土堆在池的中间,按和小沟同样的方向堆成一条底宽1.5米,截面为扇形的池中岛屿。
水蛭养殖池建设
1、防逃网设置:及时平整四周的池埂拉防逃网,防止天敌提前进入。防逃网应选用30~50目的聚氯乙烯网布,应埋在池埂上,地下部分应0.2米以上,上端往里折叠0.1~0.2米,包上网纲缝实,用木桩等固定。如果网的上端距网外地面低于1米,可用30目以下的鱼网加高,防止蛇娃等天敌进入。
2、深水栖息坞:在水蛭池四周的深水区域内外侧,每隔5米交错建一个水蛭深水栖息坞。用铁锹在深浅水过渡的台阶边挖一个比瓦片略大的深坑,注意靠近浅水区域也就是靠近池埂的一边铲一个30度左右的斜坡,然后把瓦片从下往上顺着斜坡堆叠,瓦片与瓦片之间应留有空隙,一般正面与正面、背面与背面相对就会产生空隙,瓦按斜坡放置的好处是给水蛭入巢提供一个攀援的平台。
3、中岛栖息坞:在池中间每隔7.5米把中心岛屿横着挖一个宽约0.6米的槽,槽底距深水池底约0.5米,然后把瓦片竖着肩并肩摆在槽的两边,中间留有0.2米左右的空隙,最后瓦上平铺一层砖,搭一个桥,砖上还土,恢复原貌,中岛栖息坞就建成了。
4、进出水处理:进水口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口应高出水面,防止水蛭逃逸。溢水口也可用直径0.25米的硬熟料管。水管横埋在池埂底下,一端在池内深水区域的深沟里,另一端伸向池外,保持水平位置。池内一端,安上90度弯管接头,开口向上,然后再用另一根1米的直管连接,池中上水后测量浅水区的深度0.3米为宜,否则,调整1米管的长度,直至何适为宜。在溢水管口安装50目的防逃网。
5、卵床的建造:当溢水口溢水时,浅水区的水位应该是0.3米深,这时用铁锹平整中岛的土,把靠近水面的平整成缓缓上升的斜坡,便于水蛭上岛产卵,中岛也就成了水蛭天然的产卵床。中岛中间部分应高出水面0.5米以上。池的四周埂内侧,也应铲成斜坡,在距水面0.2米高的地方,留出平台至少0.2米宽,也能做成产卵床。
水蛭养殖池消毒
1、生石灰消毒:在池底选几个点放入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100克左右。池塘中放水10~20厘米深,待石灰化开后,用水瓢将石灰浆全池泼洒。过一段时间再将石灰浆和水混合均匀。清塘后l周左右再注人新水,即可投放水蛭种苗。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既可以杀死塘中的寄生虫、病菌等有害生物,还可以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新鲜度,又能改良土质,并将池底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释放出来,增加水的肥度。
2、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清池消毒,每亩池面用5~10千克。如带水消毒,水深0.5~1米,使用漂白粉的量要加倍,即亩池面用10~20千克,全池泼撒。漂白粉遇水后释放出次氯酸,次氯酸放出的新生态氧可杀灭病菌等有害生物,其效果与生石灰差不多,但药性消失比生石灰快。一般用漂白粉清池消毒后3~5天,即可投放种水蛭进行饲养。
3、水泥池脱碱:新建造的水泥池,表面对氧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使水中溶氧量降低,pH值上升(呈碱性),形成过多的碳酸钙沉淀物。为了给水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必要对新修建的水泥池在使用前进行脱碱处理,脱碱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过磷酸钙法:对新建造的水泥池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水体1千克的比例加入过磷酸钙,浸池1~2天,放掉旧水换上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②酸性磷酸钠法:新建的水泥池蓄满水后按每立方米溶入20克酸性磷酸钙,浸泡1~2天,更换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③冰醋酸法:新建水泥池可用10%的冰醋酸洗刷水泥池表面,然后蓄满水浸泡1周左右,更换新水后即可投放种苗。
④薯类脱碱法:若是建设小面积的水泥池,急需处理又无上述药物时,可用番薯、土豆等薯类擦抹池壁,使淀粉浆粘在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泡1天即可脱碱。
原标题:水蛭养殖场建设方法|水蛭养殖场建设|特养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