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 “菌克+VK3粉+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进行全池泼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肠炎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病鱼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有时可挤出黄色粘液,肛门后拖一粪便团,腹部有时有积水。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中仁金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用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连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最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
治疗方法:二氧化氯外泼洒,用100克/亩·米;用菌克+双黄精华拌料内服5~7天;用醛速杀或双黄精华全池泼洒,或者用中仁金碘125ml/亩·米全池泼洒,连用三天。用以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治愈率可达90%以上;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细菌性败血病(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气单胞菌、弧菌。
流行季节:从2月底至11月份,尤以水温为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危害的淡水鱼类有鲫、鳊、鲢、鳙、鲤、草鱼等。患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为10%~80%。
主要症状:患病早期,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鳃丝灰白显示贫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剖开腹腔,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双黄精华200ml或二氧化氯150g全池泼洒;醛速杀或中仁金碘全池泼洒,用量为250ml/亩·米,连用三天;菌克+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VK3粉+三黄粉拌料内服5~7天,即可治愈。
白头白嘴病
病原:一种粘球菌。
病症:病鱼自吻端到眼前的一段皮肤呈乳白色。唇似肿胀,嘴张闭不灵活,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口圈周围的皮肤腐烂,稍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故在缸边观察水面游动的病鱼,可清楚地看到“白头白嘴”的症状。病鱼体瘦发黑,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浮动,常停留池边,不久就会出现死亡。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二氧化氯150克或中仁金碘150ML全池连洒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白皮病
病原:白皮极毛杆菌。
病症:开始发病时,尾鳍末端有些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蔓延到鱼体后半部躯干,蔓延的部分出现白色,故又称白尾病。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不久病鱼的头部朝下,尾部向上,在水中挣扎游动,不久即死去。
流行情况:此病传染性大,流行季节以6~7月最盛,因平时操作不慎,碰伤鱼体,病菌乘机侵入,引起该病的流行。一般死亡率在30%左右,最高的死亡率可达45%以上。该病的病程较短,从发病死亡只要2~3天时间,对鱼威胁较大。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二氧化氯150克或中仁金碘150ml全池连洒2~3天即可。
打印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孢菌。
病症: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治疗方法:用二氧化氯150g/亩·米,连泼洒2~3次即可治愈;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VC 2克 + 开胃应激灵2克/公斤饲料+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鳃霉病
病原:属霉菌类的鳃霉。
病状与诊断: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由于菌丝体产生的孢子入水中与鱼体接触,附着在鳃上,发育成菌丝。菌丝向组织里不断生长,分枝,似蚯蚓状贯穿组织,并沿着鳃丝血管分枝或穿入软骨,破坏组织,堵塞微血管,使血液流动滞塞。鳃丝呈坏疽性崩解,坏死部位腐烂脱落处明显可见缺陷。
流行与危害: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用超马林50ml/亩·米全池泼洒或选用二氧化氯150g/亩·米全池泼洒,也可用醛速杀250ml/亩·米全池泼洒。
草鱼“老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
1、赤皮病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稍末端腐烂呈扫帚状,低温时病灶处常继发水霉,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又称出血性腐败病,俗称“赤皮瘟”。
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0斤鱼重用药5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2、烂鳃病症状:病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最明显厉害,揭开鳃盖可见病鱼鳃盖骨骨内壁表皮充血、发炎、溃烂;鳃丝末端腐烂缺损,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边缘发白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表皮中央被腐蚀出现不规则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 、“乌头瘟”。
防治方法:鱼种放养时,用十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治疗:红霉素(禽用,每克含1百万单位),第一天全池泼洒 0.07ppm,第二天药粉拌饵内服,每100斤鱼用药0.5克,2~6天减半;五倍子、呋喃唑酮治疗肠炎、烂鳃并发症,用药方法:五倍子煮成药液连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4~3.0ppm,同时连喂6天呋喃唑酮,每天每100斤0.5毫克。
3、肠炎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反应迟钝,腹部膨大,腹腔积有淡黄色腹水,剖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壁变薄,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或脓状粘液,轻压腹部有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发病后期肠道呈红色或紫红色。俗称“白露瘟”。
防治方法:每100斤饲料加痢特灵10~15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6天。
草鱼"新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 】、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
1、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症状:病鱼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稍末端腐烂呈扫帚状,低温时病灶处常继发水霉,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
病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最明显厉害,揭开鳃盖可见病鱼鳃盖骨骨内壁表皮充血、发炎、溃烂;鳃丝末端腐烂缺损,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边缘发白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表皮中央被腐蚀出现不规则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
病鱼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反应迟钝,腹部膨大,腹腔积有淡黄色腹水,剖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壁变薄,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粘液或脓状粘液,轻压腹部有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发病后期肠道呈红色或紫红色。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不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
治疗方法: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每40公斤饲料用大蒜素100g,拌饲连续投喂7天;每40公斤饲料用恩诺沙星100g,拌饲连续投喂3~5天,第一天用量加倍。
2、病毒性出血病症状:病鱼体表体色发黑而略微带红色,离群独游,摄食停止,有三种病症类型。
a、红肌肉型:病鱼表皮肌肉明显充血、出血;
b、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鳃盖、鳍条基部、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
c、肠炎型:病鱼体表表皮基本没症状,但解剖开鱼体后病鱼肠道充血发红,内脏器官有点状出血,肠壁有弹性、无腐烂和水肿病变;
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
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 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用灭活疫苗对鱼种注射,可以预防;每100斤鱼用水花生8~10斤、大蒜头和盐各0.5斤一起打成浆,用米糠3斤拌和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每亩水深1米用硫酸铜0.6斤适量加水后全池泼洒,连续泼洒5天;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5~1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以0.7PPm深度的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2天。
3、肝胆综合症症状:病鱼发病初期,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色淡,淡胆色较暗,变脆易碎,发病中后期肝明显肿大,变黄发白,形成“花肝”甚至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胆囊变无,腹水严重。
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肝病。
防治方法: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经常清除饲料残渣及建立鱼饲料的检验制度,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中蛋白质及脂肪氧化。
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的恢复正常;同时消灭体内的病原细菌。
(1)、培育良好的水质,配制营养丰富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按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2)、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喹乙醇、四环素族抗生素等,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如溴氯菊酯、敌敌畏、敌百虫、硫酸铜、敌杀死、林丹等,更不能用农药代替鱼药施放于水体中。
(3)、补充维生素,以VC、VK、VE为主。
(4)、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5)、中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以下处方可以参考使用: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山药、生地、泽泻、板蓝根、山楂、甘草等,该方剂具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硬化发生等作用。
(6)、肝脏粉和饲料磷脂:牛、猪等动物的肝脏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保护肝脏的因子。有助于促进受损肝细胞的再生,解毒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改善鱼体症状,增加食欲。
治疗方法:
a、 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用肝胆宁100g+大蒜素100g拌饲40kg制成药饵,连喂5~7天。
b、停食1~2天,内服:肝胆利康散+菌毒康+三黄粉+穿心莲末+多肽,每天早晚各一餐药饵,其余两餐投喂正常饵料,连用四天。
c、投喂药饵,一般为二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7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速立康)中的任意一种+应激灵+大蒜素+多维+Vk3+肝泰拌饵;第二个疗程7天,肝泰+应激灵+三黄散拌饵;
d、外用优碘、精碘、醛毒杀、菌毒杀、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中任一种,病情严重.上下午各泼一次,上午9:00~10:00时,下午4:00~5:00时并巡塘,发现异常立即加注新水,并启动增氧设施,隔3~5天重复一次。
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100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6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原标题: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鱼类疾病|养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