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设计思路与要求
对于自然养猪法的猪舍建筑,需要结合传统猪舍设计的优秀成果,但同时不要用传统思维模式来限制设计思路,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指导和不断创新猪舍设计。
(1)猪舍设计的基本理念
科学的自然养猪法猪舍是尽最大可能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空气、气流、风向等免费的自然元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如水、电、煤等现代能源或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大地利用生物性、物理性转化,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性转化。
(2) 猪舍设计的基本原则
自然养猪法猪舍设计,需要事先考虑如下原则:
一是“零”混群原则 。不允许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这就需要考虑隔离舍的准备。
二是最佳存栏原则。始终保持栏圈的利用,这就需要均衡生产体系的确定。
三是按同龄猪分群原则。不同阶段的猪只不能在一起,这是全进全出的体系基础。
2、舍内外环境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舍的环境指标,主要指温度、湿度、气体、光照以及其他一些影响环境的卫生条件等,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为保证猪群正常的生活与生产,自然养猪法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猪只生理需要的舍内气候条件:
(1)温湿度 自然养猪要求对不同生理阶段满足适宜的温湿度。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和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无论是幼猪还是成年猪,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是在较佳范围之内时,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猪的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试验表明,若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从 45%变到95%,猪的增重无异常。这时,常出于其他的考虑,来限制相对湿度。例如,考虑到相对湿度过低时猪舍内容易飘浮灰尘,过低的相对湿度还对猪的黏膜和抗病力不利;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病原体易于繁殖,也会降低猪舍建筑结构和舍内设备的寿命。所以就算是处于较佳温度范围内,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不应过低或过高,适宜猪生活的相对湿度为60%—80%。在某些地区或季节,舍内相对湿度偏高而无法降低时,应采取措施增加或降低舍温及作好卫生防疫工作,这样也能确保猪只的正常生产。高温、高湿的条件会使猪增重变慢,且死亡率高。在低温、高湿条件下,猪体热量散发加剧,致使猪日增重减少36%,产仔数减少28%,每公斤增重耗料增加10%。实践表明,自然养猪法需要加强控制夏季高温和冬季高湿现象。
(2)光照 光照温和且时间适度,对幼猪发育和成猪繁殖有利。幼猪经常接触阳光,可增强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和骨骼生长,提高发育速度。母猪常接触阳光,可加速卵细胞的发育,促进发情排卵,提高繁殖力。但光照时间过长,易使猪活动量增加,对增重有影响。自然养猪法要求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人工光照。
(3)气流 气流对猪机体的作用,主要是影响猪体的散热。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只要有气流存在,均可促进机体的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散热效果随气流的温度上升而下降。当气流温度等于猪皮肤温度时,对流散热的作用消失;当气流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通过对流得热;低温而潮湿的气流,能显著增大散热量,猪更感寒冷,有可能引起冻伤、冻死。气流总是和温度、湿度一起协同作用于猪的机体,使冷、热应激的程度得以缓和或加剧。 自然养猪法要求猪舍内气流可控,保证在高温季节猪舍内空气对流良好,达到降温的目的,低温时,排除湿气,但不带入过多的寒气,以免对猪只不利。
3、猪舍分类
(1)坡式
可分为单坡式、不等坡式和双坡式三种。
a、单坡式:屋顶由一面斜坡构成,构造简单,屋顶排水好,通风透光好,投资少,但冬季保暖性差。
b、不等坡式:又名道士冒式或联合式,其主要优缺点与单坡式基本相同,但保温性能较单坡式要好,投资要稍多。
c、双坡式:保温性能较单坡式和不等坡式要好,但猪舍对建材要求较高,多用在跨度较大猪舍。
(2)双坡气楼式。分一侧气楼和双侧气楼(钟楼式),如见图2-7a、b所示。新鲜的空气由猪舍两册墙面窗洞进入,清热的有害气体由气楼排出。一侧气楼注意朝向,要背向冬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寒风倒灌。双侧气楼是利用穿堂风将舍内有害气体带出舍外。气楼的敞开部分应装窗帘,可以是铁丝网、尼龙等材料作成。既透光又有保温作用,还可以根据外界气候条件卷起放下。其夏秋季比较凉爽,但冬季与早春保温不够理想。
4、通风
自然养猪法要求尽可能多地以自然通风为主,规模化自然养猪法猪舍同时借助机械通风,合理组织通风,夏季能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冬季能减少冷风渗透,达到尽快排出舍内有害气体,调节猪舍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保证猪只健康,维持高效生产的目的。
在保证结构安全条件下,猪舍两侧窗间宽度一般最好不要大于1m,新鲜的空气由窗洞进入,清热的有害气体由气窗(排湿扇)排出。
机械通风一般采用水帘负压通风。在夏季高温高湿闷热天气里,水帘负压通风风速达到1.5米/秒时是解决降温的较好办法。
5、阳光
在冬季,尽可能多的让阳光照进,提高舍内温度,提高菌种发酵效率;在夏季,最大限度减少阳光直射面积,降低舍内温度。
若保证冬季阳光覆盖4米宽的所有垫料区计算,则窗顶离发酵床面最低高度为山东最北部地区为2.17m,最南部地区为2.45m,窗底高出水泥饲喂台20cm,其夏季阳光射入面积仅0.5m左右宽度。一般,南面立面全开放卷帘或大窗结构;北面采用上窗和地窗,也可采用与南面同样模式的窗户。
6、水泥饲喂走道
一般宽1.0米。
7、水泥饲喂台
水泥饲喂台作用:一是防止垫料污染饲料,影响采食量;二是夏天高温季节为猪只提供选择趴卧休息凉爽区,以减少发酵床过热对生猪的影响;二是有利于生猪肢体发育,这一点对种猪饲养尤其重要。
水泥饲喂台向走道方向倾斜坡度2%-3%,保证猪饮水时所滴漏的水往栏舍外流,防饮水洇湿垫料。一般,育肥猪舍水泥饲喂台宽1.3-1.5米,母猪舍水泥饲喂台2.0米。
8、垫料池
自然养猪法中的技术核心之一就是“发酵床”(就是填入垫料池中垫料原料的总称),可以说,发酵床制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垫料池的建设所决定的,也决定了日后的经济效益。
发酵床的面积根据猪的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进行确定。保育猪一般为0.3~0.8米2/头,育肥猪0.8~1.5米2/头,母猪2.0~2.5米2/头。
目前垫料池有三种分布形式(见图1);一是地上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高、雨水容易渗透的地区,管理方便,但地上建筑成本有所增加,发酵床靠近四周的垫料发酵受周围环境影响大;二是地下式垫料池,适合地下水位低、雨水不易渗透的地区,地上建筑成本较低,发酵效果相对均匀,但需要挖掘发酵床区域泥土;三是半地上半地上式垫料池,结合了地上式、地下式的优点,地上建筑成本和效果也介于二者之间。
针对垫料池的这几种形式,可以利用特殊地理状况因地制宜地建,以降低成本。如利用废弃梯田建设发垫料池。
一般垫料池在整栋猪舍中相互贯通,不打横格,以增加发酵效率,推荐垫料池深度一般为70~100厘米。过浅的垫料池使得发酵床的厚度可调节范围小,容易出现发酵效率低下,垫料使用年限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