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养殖技术 > 养猪 >

提高肉猪生产力的管理措施

2018-12-21 15:08 来源:猪价格网

  养猪业受生产周期和经济环境影响,生猪和猪肉价格波动频繁,忽高忽低,给养猪户收入带来很大影响。由于目前出售活猪处于亏损阶段,一些养猪户压缩规模,甚至停产转业,而现存的养猪户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投入,轻视养殖环节管理,使肉猪存栏期延长,造成饲养成本人为增加。为此针对当前市场形势,只有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肉猪的生产能力,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选择杂优猪 受市场影响,子猪价格由元月份每千克20元下跌至14元,下幅30%左右,这正是肉猪添槽、成本相对较低的大好时期。而猪的品种和杂交类型,对肉猪的生长和胴体品质均有影响。目前,农村大多数养猪户饲养长大或大长杂交的二元和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的三元杂种肉猪,它们都集中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具有生长快、省饲料、瘦肉率高、肉质好的特点。根据生产比较分析,在相同管理条件下,杂优猪比普通猪提前出栏10天~15天,每头收入高20元左右。

  提高均匀度 农村谚语,“初生少一两、断奶少一斤、出栏少十斤”,说明了肉猪生长缓慢与其初生重小有一定关系,反映了提高肉猪断奶重对缩短肉猪育肥期具有显著作用。农村一般实行45日龄断奶,子猪断奶重7千克~8千克,仅相当于规模化养猪场35日龄前的子猪断奶重。因此,在窝子数相同条件下,断奶子猪体重均匀性好,则断奶窝重高,那么至6月龄时全窝重也高,可提高出栏率和肉猪等级,收益自然高。因此加强哺乳母猪、乳猪和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供应全价料 肉猪体组织生长规律是骨骼从生后2月龄~3月龄开始至40千克时期,50千克以后是脂肪急剧上升时期。因此15千克~30千克主要以长骨骼和肌肉为主,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应使用子猪全价料,使蛋白质含量达到18%~21%,保证蛋白质、钙、磷平衡供给。30千克~60千克应使用生长猪全价料,使蛋白质含量达到15.5%~17%,料肉比达到2.3∶1。60千克~100千克是脂肪生长速度逐渐增高阶段,应使用育肥猪料,粗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料肉比2.6~2.8∶1。有条件的饲养场户,每天应添加2千克左右青绿饲料,确保维生素、矿物质供应。肉猪一般实行60千克前日喂4次,60千克后日喂3次的饲喂方法,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干粉料为主,后期在保证充分饮水条件下,实行每周停食1天,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等。肉猪饲喂的全价料要妥善保存,防止过期、发霉、变质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引起肉猪发病、中毒。

  改善小环境 猪舍小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场内环境,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化学因素和尘埃、微生物等其他因素都会对肉猪生产造成影响,只有尽可能创造适宜于猪生长发育阶段的舒适卫生环境条件,才能获得最好经济效益。生产实践告诉我们,不同体重肉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20千克~50千克肉猪最适温度18℃~21℃;50千克~100千克肉猪最适温度16℃~20℃。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30℃时,采取打开纵向排风系统、喷洒凉水和加喂青绿饲料等降温措施;舍内温度过低时,采取封严门窗、减少寒风入侵、火道加热或锅炉供热等措施提高温度,促进增重。湿度过大会影响肉猪体温调节,造成病菌繁殖生长、发病率增高、生长减慢、皮肤出现湿疹等病;湿度过低舍内过于干燥,易使皮肤、黏膜干裂,抵抗力降低,同时尘埃飞扬,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保育猪最适宜湿度为45%~55%,生长育肥猪为50%~65%。肉猪光照采取自然光照为宜,一般保持8小时~10小时,过强、过长光照会造成猪群兴奋不安、活动力量增大、日增重降低,光照过弱、过短会增加脂肪沉积,胴体较肥,瘦肉率下降,而且不利于猪群健康检查。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会减少有害气体存量,利于肉猪采食及生长发育,一般采取安装风扇及换气扇,打开门窗,种植花草等办法。猪舍提倡干燥、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这样病原微生物就得不到繁殖和生存条件,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就可以控制在最低程度。

  控制好密度 肉猪实行群居生活,其睡卧、休息、站立、活动、吃食、饮水、排粪尿、戏嬉等行为对肉猪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均有一定影响。其舍内有效面积一般按保育猪0.3㎡~0.5㎡/头,育肥猪0.9㎡~1.2㎡/头计算安排睡卧、排粪、采食、饮水区域,并做好定位调教管理。饮水一般按每8头~12头猪安装1个鸭嘴式饮水器,其水平高度为:保育猪0.18m~0.25m,生长育肥猪为0.4m~0.55m,饮水流量为1升/分标准。饮水不足会引起食欲减退、采食下降、发生便秘。采食宽度为:保育猪0.18m~0.22m/头,育肥猪0.3m~0.35m/头。猪群密度大,摩擦次数增加,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下降;猪群密度小,体热散失较多,采食量增加,但同时维持需要热能也较大,日增重也相对减少。一般每栏(舍)存栏10天~12头为宜,最好实行原窝原群饲养,如新组猪群,体重尽量接近,避免相互咬架。

  定期防疫消毒 在饲养管理中,做好免疫接种和环境消毒,可有效切断疾病传染途径,从而提高肉猪抵抗力,加快出栏,提升肉猪效益。免疫接种坚持程序化:猪瘟25日龄~30日龄初免,60日龄~70日龄加强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8日龄~35日龄初免,60日龄加强一次;口蹄疫25日龄~35日龄初免,60日龄~70日龄加强一次;子猪副伤寒35日龄~40日龄一次;猪丹毒、猪肺疫40日龄~45日龄一次;水肿病菌苗30日龄~35日龄一次;链球菌苗40日龄~45日龄一次,并定期进行实验室抗体监测,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应及时补免。环境消毒坚持制度化:每天清扫猪舍1次~2次;出入大门及每栋猪舍门前设消毒池(盆),每周添加3%火碱一次,每月更换一次;每季度全场用2%火碱大消毒一次;每天清洁猪体,每周用1∶3000百毒杀或0.5%过氧乙酸带猪消毒一次;每两周用2%敌百虫猪体外喷雾一次;料槽地面定期用3%~5%来苏尔消毒;粪便干清堆积并用5%~10%来苏尔全面喷洒消毒。

  适时驱虫健胃 由于饲养环境关系,猪易感染体内和体外寄生虫,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死亡。因此根据生长特点,定期开展驱虫十分关键。肉猪一般在60日龄及60千克左右时,用依维菌素按每千克0.3毫克皮下注射驱虫一次,驱虫前停食一顿。如患寄生虫严重的猪场,可隔10天~15天再加强一次。驱虫用药时,要剂量准确,防止中毒。在驱虫后第二天,及时清理猪舍粪便,按猪体重每5千克用大黄苏打片1片~2片(0.5克~1克)拌料喂3天,每天2次。

  最佳活重出售。肉猪最佳出栏确定要结合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每千克活重售价、日饲养费及饲养成本等综合分析。从猪生长发育规律来看,前期生长快,日增重达到高峰,高峰后增重下降,继而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当超过100千克时,饲料报酬低,维持生存所需能量增加。因此,到育肥后期每周对肉猪生长速度及成本投入进行核算,确定生长性能和效益水平。通过日增重和饲料使用量进行估计,来确定是否出售。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地方猪种及其杂种肉猪的出栏重为75千克~80千克;用瘦肉型品种猪与地方母猪生产的杂种猪,其出栏重为85千克~95千克;而用两个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与当地母猪杂交的三元杂种猪出栏重为95千克~105千克;用培育品种猪为母本,两个瘦肉型品种猪为父本的三元杂种肉猪和瘦肉型品种猪间杂种肉猪出栏重为110千克~1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