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
仔猪生出来后,先将其口、鼻上的粘液擦干净。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脐带切口上蘸上消炎药,然后再将仔猪置于仔猪区或暖床当中晾干。或者也可让较大的仔猪先哺乳一小时,然后再限制两小时。大个的仔猪第一个小时可摄取100ml以上的初乳,不会因短时间的限饲而影响生长。
弱小仔猪可留在母猪身边。关进仔猪区之前可让它们占据充足的乳头,尽情哺乳。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换句话说,除死产之外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仔猪缺乏活力或出生体重过低,从而吃不上奶,造成死亡。
出生重对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断奶前死亡率8-10%是很平常的,其中40%左右的死亡仔猪出生体重都不及1.0kg。这些弱小仔猪面临的风险最大。由于出生前母猪几乎无法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仔猪,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要摄入初乳,以便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要想仔猪存活,出生时就要将其置于温暖的环境当中,以便让它们保持身体里仅有的一点能量,并尽快找到母猪,安全地哺乳。
供暖
仔猪初生头一周的死亡率可高达20%,其中大部分不是冻死的就是压死的。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非常弱,其调节系统直到3周龄时才能发育完全。
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至40℃。仔猪出生后,体温在半个小时内就可能下降1℃,视环境条件而定。如果条件适宜,24-48小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同时,仔猪出生时体内可供随时动员的能量非常有限,出生后需及时哺乳才能维持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无法维持,仔猪就会陷入休克,进而死亡。寒冷的环境会迅速耗尽仔猪的能量储备,使仔猪衰弱,存活机会降低。
对5kg的仔猪来说,普遍认为,环境最低临界温度为29℃。随着仔猪长大,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 - 体重10kg仔猪的环境临界最低温度是24℃。(上述为低气流速度下的温度要求)。在仔猪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母猪会感到不舒服。为了保证仔猪适宜的出生环境,产房的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8至20℃范围内。在远离母猪的仔猪区,需要给仔猪提供额外的供暖。
辅助供暖
由于新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与母猪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要专门在仔猪区进行供暖或铺设稻草。目前诺廷根式仔猪箱在产房中用得越来越普遍。这种仔猪箱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做成,前面设置双层塑料吊帘,温度控制效果非常理想。
出生头一天仔猪区温度控制在40℃,此后缓慢降低,每天调低1℃,10日龄时降到29至30℃左右。特别弱小的仔猪(包括严重八字腿的仔猪)可安排到暖箱里,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暖箱是一个干燥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温控采暖灯。在这里,它们可以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而且免得被母猪压到或踩到。
可用奶瓶或胃管给这些弱小仔猪喂食,等它们恢复之后再放回去和母猪在一起。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仔猪需要摄入更多食物才能勉强维持体温;如果环境足够温暖,那么仔猪摄入较少的食物即可高效生长。
弱仔护理
即使环境条件良好,仔猪也有可能天生体弱。通常包括分娩延迟或出生重过低的仔猪。这样的仔猪活动困难,风险较高,够到乳头之前就很容易死掉,或被母猪压死。即便能够够到乳头,也可能由于过度虚弱,无力哺乳,尤其是在与同窝其它仔猪竞争乳头的情况下。
要为弱小仔猪安排出至少五个乳头,让它们尽情哺乳一小段时间。务要让它们在出生第一个小时内摄入最低50-60ml初乳。然后再让所有的仔猪一起哺乳。多数情况下,只要有温暖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仔猪会出奇迅速地恢复健康。
用奶瓶和胃管进行饲喂
为了保证仔猪摄入足量的初乳,可在母猪分娩的时候收集初乳,装在奶瓶里喂给弱小仔猪。初乳收集可在母猪产出一至两头仔猪后进行,收集到广口容器里。收集过程中大部分乳头都应挤到。
如果当日初乳没有用完,可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待需要时用,用前加热至体温。小型冰块冷冻托盘很适合用来冷冻初乳。此外,也可购买商品人工初乳(例如:Resus®)。每头弱小仔猪每两小时需要20-30ml初乳,直到其恢复活动能力为止。通常用奶瓶喂饲即可。但如果仔猪尚未形成正常的吞咽反射,就要采用胃管进行饲喂,或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
如果没有母猪初乳,也可以用初乳替代品或奶牛初乳进行饲喂,可以用注射器或胃管来完成。可冷冻保存,需要时重新加热至体温后饲喂。
寄养
以前寄养被当作一种特殊技术,用来解决下列问题:
• 母猪产后死亡或严重患病,无法哺育仔猪; • 母猪产健康仔猪数很多,而奶头数又不够; • 母猪产仔数特别多,或仔猪个体特别不均匀。
现在,随着成批分娩技术的渐趋普及,寄养以及所谓的“交叉寄养”越来越成为一种例行工作。产房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一头母猪艰苦地哺育着一大堆仔猪,而旁边另一头母猪却轻闲地喂养着三、五头仔猪。这种情况下,可从大窝中分出若干头仔猪交给小窝的母猪哺育,达到很好的平衡。同窝仔猪个体不均匀的问题更为常见,而通过交叉寄养,可使得每头母猪哺育的仔猪体重都很均匀。
当同窝其它仔猪体重都很大时,出生重小的仔猪的生存机会非常低。但如果同窝其它仔猪也都很弱小,那么它们的存活机会就很大,而且生长也很迅速。要想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开展,就要求相互寄养的母猪分娩时间相差不超过6-8小时。
即使猪场不打算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进行,在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这项措施,只要遵守下列要点即可:
先要留出4-6小时让仔猪摄入初乳,然后将有竞争能力的仔猪寄出,- 寄出的仔猪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弱,体重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小。
不要将新生仔猪寄给48小时以前分娩的母猪 - 理想的是分娩24小时以内的母猪。
不要将出生48小时以上的仔猪寄给刚刚分娩的母猪。
最好是两头母猪基本同时分娩,这样可及时在寄养仔猪身上搓上寄入母猪的阴道流出物或尿,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如果上一条不能保证,可先将寄养仔猪和寄入窝仔猪一同转入一个箱子里,用采暖灯供暖,然后再转回给寄入母猪。 也可以往所有相关仔猪身上喷洒各种有味物质,如:牛趾油、香草精或鳕鱼肝油等,以便掩盖其固有体味,这样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然而这样做也有风险,有可能所有的仔猪母猪都不认了。
同期分娩的效果如今可以通过使用前列腺素来实现,因此交叉寄养也就成了一项极有价值的畜牧技术。
新生仔猪
仔猪生出来后,先将其口、鼻上的粘液擦干净。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脐带切口上蘸上消炎药,然后再将仔猪置于仔猪区或暖床当中晾干。或者也可让较大的仔猪先哺乳一小时,然后再限制两小时。大个的仔猪第一个小时可摄取100ml以上的初乳,不会因短时间的限饲而影响生长。
弱小仔猪可留在母猪身边。关进仔猪区之前可让它们占据充足的乳头,尽情哺乳。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换句话说,除死产之外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仔猪缺乏活力或出生体重过低,从而吃不上奶,造成死亡。
出生重对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断奶前死亡率8-10%是很平常的,其中40%左右的死亡仔猪出生体重都不及1.0kg。这些弱小仔猪面临的风险最大。由于出生前母猪几乎无法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仔猪,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要摄入初乳,以便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要想仔猪存活,出生时就要将其置于温暖的环境当中,以便让它们保持身体里仅有的一点能量,并尽快找到母猪,安全地哺乳。
供暖
仔猪初生头一周的死亡率可高达20%,其中大部分不是冻死的就是压死的。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非常弱,其调节系统直到3周龄时才能发育完全。
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至40℃。仔猪出生后,体温在半个小时内就可能下降1℃,视环境条件而定。如果条件适宜,24-48小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同时,仔猪出生时体内可供随时动员的能量非常有限,出生后需及时哺乳才能维持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无法维持,仔猪就会陷入休克,进而死亡。寒冷的环境会迅速耗尽仔猪的能量储备,使仔猪衰弱,存活机会降低。
对5kg的仔猪来说,普遍认为,环境最低临界温度为29℃。随着仔猪长大,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 - 体重10kg仔猪的环境临界最低温度是24℃。(上述为低气流速度下的温度要求)。在仔猪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母猪会感到不舒服。为了保证仔猪适宜的出生环境,产房的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8至20℃范围内。在远离母猪的仔猪区,需要给仔猪提供额外的供暖。
辅助供暖
由于新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与母猪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要专门在仔猪区进行供暖或铺设稻草。目前诺廷根式仔猪箱在产房中用得越来越普遍。这种仔猪箱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做成,前面设置双层塑料吊帘,温度控制效果非常理想。
出生头一天仔猪区温度控制在40℃,此后缓慢降低,每天调低1℃,10日龄时降到29至30℃左右。特别弱小的仔猪(包括严重八字腿的仔猪)可安排到暖箱里,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暖箱是一个干燥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温控采暖灯。在这里,它们可以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而且免得被母猪压到或踩到。
可用奶瓶或胃管给这些弱小仔猪喂食,等它们恢复之后再放回去和母猪在一起。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仔猪需要摄入更多食物才能勉强维持体温;如果环境足够温暖,那么仔猪摄入较少的食物即可高效生长。
弱仔护理
即使环境条件良好,仔猪也有可能天生体弱。通常包括分娩延迟或出生重过低的仔猪。这样的仔猪活动困难,风险较高,够到乳头之前就很容易死掉,或被母猪压死。即便能够够到乳头,也可能由于过度虚弱,无力哺乳,尤其是在与同窝其它仔猪竞争乳头的情况下。
要为弱小仔猪安排出至少五个乳头,让它们尽情哺乳一小段时间。务要让它们在出生第一个小时内摄入最低50-60ml初乳。然后再让所有的仔猪一起哺乳。多数情况下,只要有温暖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仔猪会出奇迅速地恢复健康。
用奶瓶和胃管进行饲喂
为了保证仔猪摄入足量的初乳,可在母猪分娩的时候收集初乳,装在奶瓶里喂给弱小仔猪。初乳收集可在母猪产出一至两头仔猪后进行,收集到广口容器里。收集过程中大部分乳头都应挤到。
如果当日初乳没有用完,可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待需要时用,用前加热至体温。小型冰块冷冻托盘很适合用来冷冻初乳。此外,也可购买商品人工初乳(例如:Resus®)。每头弱小仔猪每两小时需要20-30ml初乳,直到其恢复活动能力为止。通常用奶瓶喂饲即可。但如果仔猪尚未形成正常的吞咽反射,就要采用胃管进行饲喂,或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
如果没有母猪初乳,也可以用初乳替代品或奶牛初乳进行饲喂,可以用注射器或胃管来完成。可冷冻保存,需要时重新加热至体温后饲喂。
寄养
以前寄养被当作一种特殊技术,用来解决下列问题:
• 母猪产后死亡或严重患病,无法哺育仔猪; • 母猪产健康仔猪数很多,而奶头数又不够; • 母猪产仔数特别多,或仔猪个体特别不均匀。
现在,随着成批分娩技术的渐趋普及,寄养以及所谓的“交叉寄养”越来越成为一种例行工作。产房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一头母猪艰苦地哺育着一大堆仔猪,而旁边另一头母猪却轻闲地喂养着三、五头仔猪。这种情况下,可从大窝中分出若干头仔猪交给小窝的母猪哺育,达到很好的平衡。同窝仔猪个体不均匀的问题更为常见,而通过交叉寄养,可使得每头母猪哺育的仔猪体重都很均匀。
当同窝其它仔猪体重都很大时,出生重小的仔猪的生存机会非常低。但如果同窝其它仔猪也都很弱小,那么它们的存活机会就很大,而且生长也很迅速。要想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开展,就要求相互寄养的母猪分娩时间相差不超过6-8小时。
即使猪场不打算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进行,在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这项措施,只要遵守下列要点即可:
先要留出4-6小时让仔猪摄入初乳,然后将有竞争能力的仔猪寄出,- 寄出的仔猪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弱,体重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小。 不要将新生仔猪寄给48小时以前分娩的母猪 - 理想的是分娩24小时以内的母猪。
不要将出生48小时以上的仔猪寄给刚刚分娩的母猪。
最好是两头母猪基本同时分娩,这样可及时在寄养仔猪身上搓上寄入母猪的阴道流出物或尿,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如果上一条不能保证,可先将寄养仔猪和寄入窝仔猪一同转入一个箱子里,用采暖灯供暖,然后再转回给寄入母猪。
也可以往所有相关仔猪身上喷洒各种有味物质,如:牛趾油、香草精或鳕鱼肝油等,以便掩盖其固有体味,这样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然而这样做也有风险,有可能所有的仔猪母猪都不认了。
同期分娩的效果如今可以通过使用前列腺素来实现,因此交叉寄养也就成了一项极有价值的畜牧技术。
新生仔猪
仔猪生出来后,先将其口、鼻上的粘液擦干净。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脐带切口上蘸上消炎药,然后再将仔猪置于仔猪区或暖床当中晾干。或者也可让较大的仔猪先哺乳一小时,然后再限制两小时。大个的仔猪第一个小时可摄取100ml以上的初乳,不会因短时间的限饲而影响生长。
弱小仔猪可留在母猪身边。关进仔猪区之前可让它们占据充足的乳头,尽情哺乳。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饥饿。换句话说,除死产之外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仔猪缺乏活力或出生体重过低,从而吃不上奶,造成死亡。
出生重对仔猪的存活至关重要。断奶前死亡率8-10%是很平常的,其中40%左右的死亡仔猪出生体重都不及1.0kg。这些弱小仔猪面临的风险最大。由于出生前母猪几乎无法通过胎盘把抗体传给仔猪,所以仔猪出生后必须要摄入初乳,以便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要想仔猪存活,出生时就要将其置于温暖的环境当中,以便让它们保持身体里仅有的一点能量,并尽快找到母猪,安全地哺乳。
供暖
仔猪初生头一周的死亡率可高达20%,其中大部分不是冻死的就是压死的。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非常弱,其调节系统直到3周龄时才能发育完全。
猪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8℃至40℃。仔猪出生后,体温在半个小时内就可能下降1℃,视环境条件而定。如果条件适宜,24-48小时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同时,仔猪出生时体内可供随时动员的能量非常有限,出生后需及时哺乳才能维持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无法维持,仔猪就会陷入休克,进而死亡。寒冷的环境会迅速耗尽仔猪的能量储备,使仔猪衰弱,存活机会降低。
对5kg的仔猪来说,普遍认为,环境最低临界温度为29℃。随着仔猪长大,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增强 - 体重10kg仔猪的环境临界最低温度是24℃。(上述为低气流速度下的温度要求)。在仔猪感到舒适的温度下,母猪会感到不舒服。为了保证仔猪适宜的出生环境,产房的温度应准确控制在18至20℃范围内。在远离母猪的仔猪区,需要给仔猪提供额外的供暖。
辅助供暖
由于新生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与母猪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要专门在仔猪区进行供暖或铺设稻草。目前诺廷根式仔猪箱在产房中用得越来越普遍。这种仔猪箱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做成,前面设置双层塑料吊帘,温度控制效果非常理想。
出生头一天仔猪区温度控制在40℃,此后缓慢降低,每天调低1℃,10日龄时降到29至30℃左右。特别弱小的仔猪(包括严重八字腿的仔猪)可安排到暖箱里,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暖箱是一个干燥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温控采暖灯。在这里,它们可以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而且免得被母猪压到或踩到。
可用奶瓶或胃管给这些弱小仔猪喂食,等它们恢复之后再放回去和母猪在一起。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仔猪需要摄入更多食物才能勉强维持体温;如果环境足够温暖,那么仔猪摄入较少的食物即可高效生长。
弱仔护理
即使环境条件良好,仔猪也有可能天生体弱。通常包括分娩延迟或出生重过低的仔猪。这样的仔猪活动困难,风险较高,够到乳头之前就很容易死掉,或被母猪压死。即便能够够到乳头,也可能由于过度虚弱,无力哺乳,尤其是在与同窝其它仔猪竞争乳头的情况下。
要为弱小仔猪安排出至少五个乳头,让它们尽情哺乳一小段时间。务要让它们在出生第一个小时内摄入最低50-60ml初乳。然后再让所有的仔猪一起哺乳。多数情况下,只要有温暖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仔猪会出奇迅速地恢复健康。
用奶瓶和胃管进行饲喂
为了保证仔猪摄入足量的初乳,可在母猪分娩的时候收集初乳,装在奶瓶里喂给弱小仔猪。初乳收集可在母猪产出一至两头仔猪后进行,收集到广口容器里。收集过程中大部分乳头都应挤到。
如果当日初乳没有用完,可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待需要时用,用前加热至体温。小型冰块冷冻托盘很适合用来冷冻初乳。此外,也可购买商品人工初乳(例如:Resus®)。每头弱小仔猪每两小时需要20-30ml初乳,直到其恢复活动能力为止。通常用奶瓶喂饲即可。但如果仔猪尚未形成正常的吞咽反射,就要采用胃管进行饲喂,或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
如果没有母猪初乳,也可以用初乳替代品或奶牛初乳进行饲喂,可以用注射器或胃管来完成。可冷冻保存,需要时重新加热至体温后饲喂。
寄养
以前寄养被当作一种特殊技术,用来解决下列问题:
• 母猪产后死亡或严重患病,无法哺育仔猪; • 母猪产健康仔猪数很多,而奶头数又不够; • 母猪产仔数特别多,或仔猪个体特别不均匀。
现在,随着成批分娩技术的渐趋普及,寄养以及所谓的“交叉寄养”越来越成为一种例行工作。产房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某一头母猪艰苦地哺育着一大堆仔猪,而旁边另一头母猪却轻闲地喂养着三、五头仔猪。这种情况下,可从大窝中分出若干头仔猪交给小窝的母猪哺育,达到很好的平衡。同窝仔猪个体不均匀的问题更为常见,而通过交叉寄养,可使得每头母猪哺育的仔猪体重都很均匀。
当同窝其它仔猪体重都很大时,出生重小的仔猪的生存机会非常低。但如果同窝其它仔猪也都很弱小,那么它们的存活机会就很大,而且生长也很迅速。要想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开展,就要求相互寄养的母猪分娩时间相差不超过6-8小时。 即使猪场不打算把交叉寄养当作例行工作来进行,在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这项措施,只要遵守下列要点即可:
先要留出4-6小时让仔猪摄入初乳,然后将有竞争能力的仔猪寄出,- 寄出的仔猪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弱,体重不应比寄入窝仔猪小。
不要将新生仔猪寄给48小时以前分娩的母猪 - 理想的是分娩24小时以内的母猪。
不要将出生48小时以上的仔猪寄给刚刚分娩的母猪。
最好是两头母猪基本同时分娩,这样可及时在寄养仔猪身上搓上寄入母猪的阴道流出物或尿,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如果上一条不能保证,可先将寄养仔猪和寄入窝仔猪一同转入一个箱子里,用采暖灯供暖,然后再转回给寄入母猪。
也可以往所有相关仔猪身上喷洒各种有味物质,如:牛趾油、香草精或鳕鱼肝油等,以便掩盖其固有体味,这样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然而这样做也有风险,有可能所有的仔猪母猪都不认了。
同期分娩的效果如今可以通过使用前列腺素来实现,因此交叉寄养也就成了一项极有价值的畜牧技术。
人工哺育
有时即使采取了寄养措施仔猪仍然很多,仍然有母猪不敷哺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人工哺育。仔猪转入人工哺育区之前应摄入初乳,这样存活机会会大大增加。人工哺育区的环境条件至关重要,必须保证卫生、温暖、无贼风而且舒适。市场上可以买到商品哺育单元,这种哺育单元配有自动液体喂食器,休息部分配有温控装置,排粪区装有漏粪筛网。自动饲喂情况下,每60-90分钟饲喂一次,每次饲喂20-30ml饲料。如果手工饲喂,每日可饲喂4-6次,每次40-50ml,此后逐渐增加到每次80-100ml。
猪乳替代品有许多种,但实践证明牛初乳和人工初乳的效果非常好。当仔猪活体重达到3kg时,可改饲以乳制品为基础的固体日粮。这样做的理由是:
如果仔猪总是采食液体日粮,就容易发生腹泻。
饲喂固体日粮有利于逐渐改变日粮配方,并有助于仔猪消化系统提前发育。
与固体日粮相比,仔猪采食液体日粮特别容易过量,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
温度应控制在35℃,然后逐渐降低,直到仔猪5kg体重时降至29℃。
干料配制(以谷物为基础)
为了早期断奶的目的,可购买专用日粮,但下表列出的小麦基础日粮或燕麦片日粮也可同时采用。重要的是,任何时间都要保证为仔猪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28日龄之前,慢慢改变日粮的配方,这样,到28日龄时日粮配方刚好变为典型的断奶日粮。 如果母猪产后死亡或无乳,又没有寄养的条件,可考虑人工哺育。时如果仔猪早期丧母(1-2日龄),处理方法同于上述“产仔过多”的情况。如果是1周龄或更晚丧母,可先喂几天液体日粮,然后转为固体日粮(以奶制品为基础)。在这个日龄阶段饲喂初乳日粮的价值不大,简单一些的混合日粮即可。
人工乳的配制
下列配方可预先配制,放在冰箱里冷冻保存。用之前取适量加热至体温。每次饲喂3-5分钟,在此期间让仔猪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作为参考,开始的时候每头仔猪每次喂10-20ml,以后逐渐增至80-100ml(每天3-4次)。重要的是,不要过量饲喂,否则容易发生腹泻。
具体饲喂方案:
1-2日龄每4小时饲喂一次,即每日饲喂4-6次;
3-4日龄每6小时饲喂一次,即每日饲喂3-4次;
此后每8小时喂一次,即每日3次,直到10-14日龄,此时可完全用固体饲料来替代人工乳。
生长缓慢(‘营养不良’)
即便采用了交叉寄养技术,还是常常会有仔猪远远落在同窝其它仔猪的后面。这种现象在7-10日龄特别明显,尤其在大窝当中。到断奶的时候,这样的仔猪体重会比其它仔猪低很多,此后也无法茁壮成长,甚至还会死掉。这主要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可能是母猪的乳头干了,或因同窝仔猪过多或攻击性过强造成该仔猪哺乳困难。
可将这些‘僵’猪集中到一起进行人工饲养,或寄养给一头新断奶的母猪。但在这个日龄,寄养通常会很困难,而且还必须考虑泌乳期延长对母猪产生的影响。可选择将要淘汰的母猪进行寄养。不管采取何种措施,一旦决定,就应尽快实施,以免弱小仔猪的体况进一步恶化。
仔猪贫血
仔猪出生时,其体内铁的存量只能维持3-7天的需要,所以必须从外界摄入足量的铁。自然条件下,仔猪可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铁,但集约化养殖当中猪是在室内分娩、采食的,无法摄入土壤。况且,有些土壤含铁量也很低,或以化合物形态存在,无法吸收。
如果仔猪是在水泥地上饲养,很快就会表现出缺铁症状。患病仔猪呼吸呈沉重、痉挛状,全身虚弱。眼、口腔粘膜颜色苍白,皮肤原本鲜亮的粉红色褪去。随病情发展,会出现白色、灰浆状下痢。
如果没有铁,仔猪就不能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携氧能力,进而限制组织的发育与活力。仔猪可从母乳中摄取一些铁(1mg/天),但乳中的铁无法满足仔猪健康生长的最低需要(7-8mg/天)。如果不从其它来源摄入铁,仔猪最终就会死亡。
补铁
每天给仔猪提供一锹干净的土,撒上硫酸铁溶液。或者也可以用草木灰,撒上铜-铁溶液。
有各种口服铁制剂,可放在仔猪舌头后面;这种铁制剂最好在出生36小时之内投用,否则效果会比较差。也可在仔猪饮水中添加铁制剂,饮水器安置在仔猪区。
可将硫酸铁药膏涂在母猪乳头上,每2-3天涂一次。
采用补铁舔砖。
猪舍 - 用注射器将专门的补铁针剂注射到仔猪的组织当中,这样铁可以缓慢吸收到血液当中去。在关键时期这是最可靠的补铁方法。颈部是最佳的注射位置。
到仔猪开始采食乳猪料的时候,它们摄取的铁就能够满足生长需要了。仔猪如果缺铁就会生长缓慢,易于患病。缺铁仔猪死亡率会比较高,活过来的仔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上市体重,这样每头猪的盈利空间就会缩小。 断齿
仔猪出生时有八颗锋利的稚齿,可能需要剪掉。这些稚齿非常锋利,可划破母猪的乳房,咬斗时还会互相划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母猪残食仔猪的问题可能就和仔猪的稚齿有关。
断齿不应当作例行工作来进行。然而,如果猪群持续存在稚齿的问题,就应进行断齿,断齿应在仔猪出生后3天之内进行。
断齿可用一把结实的指甲刀来完成。断齿前指甲刀应该先消毒,并且,尽可能只剪牙尖(上四分之一)。指甲刀应该锋利、清洁,剪时不要把牙夹裂,也不要留下锋利的边缘。注意不要剪得太靠近牙床,否则又会制造一个新的感染点。
断尾
为了避免相互咬尾,于1至2日龄将仔猪的尾巴剪掉一部分。猪为什么会咬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应激有关。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恶劣是两个主要应激因素,但据发现其它许多因素,包括严格限饲、日粮严重失衡,以及严重的体外寄生虫问题等均与咬尾有关。如果咬尾问题严重,应该全面考察各个因素,以便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
猪少了尾巴不会造成什么经济损失,但如果因咬尾而感染,那么问题就复杂了。感染会严重影响生长率,甚至导致患猪死亡,还会影响猪肉品质,在屠宰场分为较次的等级。如果打算进行断尾的话,就应该在7日龄之前进行断尾。最佳时机在1-2日龄。此时断尾,在根部应保留至少2cm的部分。超过7日龄的猪只不宜断尾,除非情况紧急。
断尾应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可通过手术刀、去势器、手术剪或布剪子完成。断尾之前最好不用杀菌剂或其它药膏。为预防细菌感染,可于断尾之后在尾根伤口处蘸上消毒剂。如果发生咬尾,就说明生产中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需要对猪舍环境和管理过程进行检查,解决了相关问题之后通常可以避免咬尾事件。
去势
成年公猪的肉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经烹调加热之后会更明显。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屠宰单位都不收公猪,即使收,价格也压得很低。根据当地市场的要求,可能需要对公猪进行去势。去势应由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完成。
去势手术要求将动物固定牢固,然后用消毒过的利器如刀子或手术刀将睾丸去除。
建议去势在2日龄之后进行,这时仔猪当中已经建立起哺乳顺序,但不宜超过7日龄。如果对7日龄以上的猪进行去势,需要选用合适的固定装置进行可靠的固定。外科去势可按下列说明进行。
准备工作
主要是卫生方面的条件,尤其是饲养术后猪只的栏位。如有可能,去势手术应选择干燥凉爽的天气进行,并且尽量避免对猪只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设备
需要准备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子(手术刀最好)、纱布、消毒剂和容器等器具。如果一人操作,可采用去势笼固定猪只。如果猪场存在破伤风问题,去势之前最好给猪只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持续3周提供免疫。
操作过程
将猪只抓牢,暴露腹部。握住两条后腿使其分开,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但不要分开太多,以便抓握睾丸。用消毒液清洗阴囊及周围部位,然后擦干。
用拇指和食指将一侧睾丸挤离阴囊中线。只需施加很小的压力,以便用刀子切开阴囊皮肤。
做15mm长的切口,切口深度以触及睾丸为宜。切口应靠下,以利于液体排出。从切口处把睾丸挤出,脱离睾丸鞘膜。把那条白色系带(输精管)切断,令其自动缩回。然后用刀子在剩下的连接组织上上下锉动,将其锉断,- 这样可以避免过多失血,如果直接切断就会流很多血。
采取同样的方式将另一侧睾丸摘除 - 不要经阴囊中隔将另一侧睾丸取出。
术后处理及管护
干净的手术创口比撒药的创口愈合更快,尤其是手术环境清洁的情况下。如果用药,就要选用可靠的消毒剂或抗生素粉剂。术后猪只一定要饲养在干净的栏位里。如果栏位肮脏、多灰尘,或泥泞、杂草丛生,常会引起创口化脓。需要指出,阉猪的饲料转化效率比公猪差,背膘比公猪厚,生长速度也比公猪慢。在决定进行去势之前,应充分权衡利弊,尤其是想要把猪养到较高体重的情况下。
乳猪料
顾名思义,这是放在仔猪区,供哺乳仔猪采食的饲料,母猪够不到这种饲料。泌乳期当中,母猪的泌乳量在第3周达到高峰,此后会缓慢下降。然而,随着仔猪的生长,其营养需要会超过母猪的泌乳能力,因此需要额外补充。
当仔猪非常小的时候,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固体食物会有困难。事实上,在生命的头2周,仔猪只能充分消化乳蛋白(酪蛋白)、 乳糖、葡萄糖和脂肪。这个阶段的乳猪料主要是乳制品。到2-3周龄,仔猪的酶系统已有发展,可消化更多的淀粉、蔗糖和非乳蛋白。 早期增重的效率是最高的,补饲乳猪料可使仔猪达到最大的断奶体重,从而降低出栏日龄。
高效地使用乳猪料使得早期断奶成为可能,从而减少母猪泌乳期饲料用量,降低母猪成本。
过程
不同窝的仔猪采食乳猪料的时间各不相同,但通常是1-2周龄开始。早在2-3日龄,即可在仔猪区撒上几粒饲料或谷物,诱导仔猪采食。把这些食物撒在干净的土上有时也能刺激仔猪采食。
直到2-3周龄,仔猪才会明显地采食一定量的乳猪料。注意每次添加的量一定要少,并且每天要把剩料清走。饲料可放在一块干净的地板上,不过最好是放在一块转的凹陷部位,或放在陶碟里。每天添五、六次,随着采食量增加,可改为将饲料放在牢固的料槽里。然而,添加的量要让仔猪在24小时内吃完。
随着仔猪的生长,其采食量会增加,这是可改用小型自动料槽。不过,料槽中所盛的饲料量不应超过几天的采食量,而且仍然要求每天检查,看看料槽是否堵塞,料是否变质。填料应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要确保饲料新鲜、适口性好,以便刺激仔猪采食的兴趣。除了乳猪料,还要全天为仔猪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这也非常重要。 乳猪料主要是用来补充仔猪的营养需要的,高产母猪的仔猪的营养需要常常会超出母猪的泌乳能力,从而更需要乳猪料。猪场实践中常常购买商品乳猪料,由熟谷物和大量乳制品加工而成。
开食料应包含至少15.0兆焦(MJ)/kg(DE/kg)的消化能和0.9g可消化赖氨酸/MJ DE。如上所述,这种饲料很大程度上是以乳制品为基础的,而接下来的乳猪料/断奶料也至少要含5%的奶粉。对于14日龄断奶的情况,要求更为严格。补饲乳猪料可收到提高仔猪增重、断奶问题减少、出栏体重更均匀等效果,这些效果所产生的效益足够弥补乳猪料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如果是24-28日龄断奶,那么仔猪断奶前补饲乳猪料的目标应为600g/头。如果断奶前采食量低,再加上断奶后饲料管理跟不上,断奶后仔猪就容易对饲料产生抗原性反应。三周龄断奶之前最好补饲250g以上的乳猪料,4周龄断奶为400g。断奶后,第一周当中采食量目标为150g/天,第二周应提高至250-300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