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猪场的疫病控制是一项综合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包括兽医学、畜牧学、建筑学、环境卫生学、化学等多门学科。应从抓好气候环境控制、日常饲养管理和保健、封闭饲养、免疫接种、卫生消毒、检疫监测、种猪选育和净化等环节做起,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1、猪场的选址和布局
(1)猪场应选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通风良好、水电充足、水质卫生良好、排水方便的沙质土地带,易使猪场保持干燥和环境卫生。最好配套有鱼塘、果林、耕地,以便于污水的处理。
(2)猪场应处于交通方便的位置,但要和主要公路、居民点、其它繁殖场至少保持2公里以上的距离,并且尽量远离屠宰场、废物污水处理站和其它污染源。
(3)猪场的布局,应按生活管理区—生产配套区(饲料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化验室、消毒更衣室等)—生产区(猪舍)排列,并且严格做到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周围应有防疫保护设施。生产区按配种怀孕舍、分娩舍、保育舍、生长测定舍、育成舍、装猪台从上风向自下风向排列。种猪场应按育种核心群—良种繁殖场—一般繁殖场方向布置,育种核心群在上风向。
2、封闭隔离饲养
(1)猪场大门必须设立水泥结构的消毒池,消毒池的宽度应大于门宽、长度应大于大型载货汽车轮一周半,并装有喷洒消毒设施。人员进场时应经过消毒人行通道,严禁闲人进场,外来人员来访必须在值班室登记,把好防疫第一关。
(2)生产区最好有围墙和防疫沟,并且在围墙外种植荆棘类植物,形成防疫林带,只留人员入口、饲料入口和出猪台,减少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3)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的人员入口和饲料入口应与消毒池隔开,人员必须在更衣室沐浴、更衣、换鞋,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每栋猪舍门口必须设立消毒脚盆,生产人员经过脚盆再次消毒工作鞋后进入猪舍,生产人员不得互相“串舍”,各猪舍的用具不得混用。
(4)外来车辆必须在场外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生活管理区和靠近装猪台,严禁任何车辆外和外人进入生产区。
(5)加强装猪台的卫生消毒工作:装猪台平常应关闭,严防外人和动物进入;禁止外人(特别是猪贩)上装猪台,卖猪时饲养人员不准接触运猪车;任何猪只一经赶至装猪台,不得再返回原猪舍;装猪后对装猪台进行严格消毒。
(6)如果是种猪场应设种猪选购室,选购室最好和生产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介于生活区和生产区之间,以隔墙(留密封玻璃观察窗)或栅栏隔开。外来人员进入种猪选购室前必须先更衣换鞋、消毒,在选购室挑选种猪。
(7)饲料应由本场生产区外的饲料车运到饲料周转仓库,再由生产区内的车辆转运到每栋猪舍,严禁将饲料直接运入生产区内。生产区内的任何物品、工具(包括车辆),除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开生产区,任何物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特别是饲料袋应先经薰蒸消毒后才能装料进入生产区。有条件的场最好使用饲料塔,以避免已污染的饲料袋引入病原。
(8)场内生活区严禁饲养畜禽,还应尽量避免猪、狗、禽鸟进入生产区。生活区内肉食品要由场内供给,严禁从场外带入偶蹄兽的肉类及渲破贰?br
(9)休假返场的生产人员必须在生活管理区隔离净化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猪场后勤人员应尽量避免进入生产区。
(10)全场工作人员禁止兼任其它畜牧场的饲养、技术工作和屠宰贩卖工作。保证生产区与外界环境有良好的隔离状态,全面预防外界病原侵入猪场内。
3、免疫接种和监测
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药物不能预防或预防效果不很理想的疾病,如病毒性疾病和支原体等。猪场应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疫苗的性质、气候条件、猪群的健康情况等因素,以及本行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情况,决定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并制订完整的计划。要综合考虑母猪母源抗体、猪只发病日龄、发病季度等因素,制订出完整的免疫程序,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计划免疫,实行规范化作业。执行过程中应定期采血监测各种疫病(特别是国家规定的重点疫病)抗体的消长情况;效果不佳时,及时补打疫苗并调整免疫程序。根据周围疫病发生情况,适当加大剂量和增加免疫密度,以确保免疫效果。其它的管理措施要跟得上,疫苗的选择、运输、保存、使用及使用记录都要作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以备查考,保证将有效的疫苗注射到猪体,起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集约化猪场的生产不同于一般商品场的生产,加强猪群疫病的监测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猪场应制订改进防疫的具体措施和优化疫病控制系统计划,建立兽医检验室,并定期派技术人员到本场商品猪屠宰场检查屠体,根据死猪剖检、商品猪屠宰检查、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诊断的结果,了解猪群的健康水平,猪场的防疫、用药效果和管理水平,每半年要对全场所有的种公、母猪定期采血进行全面的疫病普查,发现苗头及时处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