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养殖技术 > 养猪 >

提高瘦肉型种猪繁殖率的技术

2019-01-03 10:07 来源:猪价格网

  充分发挥瘦肉型种猪的最大潜能,进一步提高瘦肉型种猪生产性能,是关乎养猪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总结了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就环境、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改进,提出了提高瘦肉型种猪繁殖率技术的新举措。

  1。确立产房、仔培新模式,创造种猪理想的生产环境

  根据全场生产母猪数量和均衡生产原则,计算出每周母猪生产头数,确定产房、保育舍大小,以实现小范同全进全出,每舍以10~16张床为宜。排粪沟由舍外明沟改为舍内“管道式”暗沟,避免排粪沟成为冬季贼风“进口”,防止贼风侵袭猪体;利用“陡坡式”理念建设产房、保育舍,即加大产床、仔培床下地面坡度,以2米落差30~40厘米为宜,而且地面尽量做到光滑.以使床下不存尿、水,降低舍内湿度:产床与上猪过道间留20厘米间隙。以便于人工清粪.尽量减少水冲次数;保证床底离地面40厘米以上.可有效避免地面湿气上升直接危害仔猪。新理念设计的产房不仅实现了全进全出,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率,而且有效降低了舍内高湿度造成的仔猪下痢,减少了仔猪拉稀的发病率。仔猪断奶成活率平均达92%以上。比对照组提高十五个百分点,每头母猪年可多提供商品猪4头以上(对比情况见表1)。

  2。实现小群饲养与单栏定位的有机结合

  单栏定位是近几年国内养猪界较为流行的妊娠母猪饲养方法,其较原先的小群混饲具有节约饲养面积、单猪定料、容易控制膘情等优点。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其具有“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对管理和饲养条件要求高的瘦肉型种猪而言显得尤为突出。即肢蹄病发病率高、难产率高,致使母猪淘汰率高。于是我们取长补短,确立了“单定+群饲”的综合模式,即在配种后的怀孕前期两个月进行“单栏定位”,后两个月仍以“小群混饲”喂养至产前一周,每群2~4头。通过进行“双结合”,难产率由5%降低到1%,降低四个百分点:肢蹄发病率由4.8%降低到1.4%,降低i点四个百分点:母猪淘汰率由7.5%降低到1.5%,降低六个百分点,效果极其显著(饲养模式效果见表2)。

  3。成功实施早期断奶

  早期断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母猪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瘦肉型种猪繁殖率的重要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3.1产后必须保证每头仔猪在2小时内全部吃上初乳。

  3.2根据仔猪强弱大小、生产先后顺序固定乳头,使弱前强后,保证窝发育均匀。

  3.3保证7天内调教认料。将乳猪料拌成稀糊状,抹其嘴上,强化其嗅觉、感觉,一般情况下3~5天即可认料,7天即可自行采食。

  3.4用高档乳猪料,保证营养充足,减少应激。

  3.5做好保健。即在3、7、21天进行三针保健,适时补铁、补硒、补水,并定期消毒,搞好防疫.减少疾病。

  3.6控制好温度,绝对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使仔猪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第1~3天32℃,第4天30℃,第5~7天28℃,第2~4周25℃.第5~6周20℃。

  3.7原圈饲养减少应激。即断奶后将母猪赶离,一周后仔猪方可转圈。

  3.8母猪产后清官。首先注射2支缩宫素,促使恶露尽快排出,然后向子宫灌注青链霉素生理盐水,以进一步清除子宫恶露并防止继发感染.降低子宫炎发病率。

  以上八条综合措施既可保证仔猪断奶由35天提前到21天,又可使母猪返情率由原来的20%降到2%,而且使每头母猪由年提供断奶仔猪14头上升为18头,提高母猪生产力28.6%(不同断奶模式效果比较见表3)。

  4。搞好疫病综合防制

  树立“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思想。一是制定严格的防疫程序。为做到有的放矢,应该依托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进行疫病检测。然后按各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操作。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二是根据不同的年龄、季节、体质、生产方向等适时进行调整,做到因猪而宜;三是购进国家许可生物制品,确保蚀斑浓度;四是定期投药预防,防止继发感染;五是搞好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六是及时了解国内及周边地区疫情动态.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七是对死尸、粪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交叉感染。坚决杜绝发生流行传染病,尤其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如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等,从而保证瘦肉型种猪持有高的繁殖率、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5。挖掘管理潜力。发挥人性最大潜能

  养猪业有句行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四点原则:

  5.1推行“四化”管理模式即“工厂化、标准化、科学化、人性化”。在讲究科学化的同时更应讲究人性化,以充分调动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按劳取酬。四化可使工作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提高10%以上,而猪场整体效益则提高25%以上。

  5.2严格按科学程序饲喂,实现“优质优待优报”。即好的品种只有按照科学的饲喂程序,实行科学的饲喂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潜能,给人以最大的回报。在生产中不仅要坚决杜绝劣质原料、违禁假冒药品、疫苗采购使用,又要根据猪只不同体重、年龄、生产方向和用途实行分段、分标准的“营养配餐”,以“质和量”两方面满足其生理需要,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力。坚决杜绝因食用劣质、变质饲料而影响种猪生产性能事件,决不能发生因使用“假冒伪禁”药品延误防疫、治疗事件,确保猪场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再者注重养殖环境控制。首先将净道、污道分开,同时及时处理粪便,做到当日粪便不在场内停留过夜,防止重复污染、交叉感染。

  5.3搞好夏季防暑降温,尤其是对种公猪必须保证其性欲旺盛,精子活力高、密度大。

  5.4处理好冬季保温与通风关系,既要保证舍内有合适的温度,又要保证不能因遮挡过严而使氨气浓度过大,诱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因此,在猪舍顶部要安装换气管、通风帽,换气管要求3米一个且开口方向要避开当地冬季主风向.既要使氨气顺利排放,又不会使冷空气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