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养殖技术 > 养猪 >

猪群繁殖高产的技术管理措施

2019-01-03 10:19 来源:猪价格网

  繁殖猪群高产的管理措施(一)

  集约化猪场生产追求的是获得高效益。要获取高效益,繁殖群首先应是健康的、高产的猪群。本文围绕猪场实施的生物安全措施,后备母猪的引进和培育措施,母猪群的体况和胎龄结构、阶段管理、配种管理、饲料、死亡和淘汰、疾病和药物使用、环境控制来讨论。

  一.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1. 品种、营养和管理是集约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然而疾病又是限制养猪性能和养猪效益的主要因素;在80年代后,新的猪病不断出现,而且通过药物来控制疾病变得越来越困难,费用越来越高;所以通过生物安全的预防措施和改善饲养环境,正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由于疾病造成的损失,远比防制措施花去的成本多得多。所以集约化猪场必须严格执行一套综合的生物安全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引入新疾病的风险。

  2. 猪场的健康水平,依赖于周围的环境。建场的选址相当重要,应远离相邻的猪场、屠宰场3-5Km以上。猪场之间距离增加,可减少疾病在场间传播的风险。倘若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做得不好,总有一天,邻场的疾病会传到你的场。

  3. 外来车辆靠近猪场,可能产生严重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在场外建立清洗消毒点,对靠近猪场的装猪车和运料车进行清洗-消毒。通过彻底的消洗-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辆对生物安全造成的风险。

  4. 进场限制是预防疾病的有效管理措施。因此应禁止人员参观访问;牧场应分成生活区和生产区,进入牧场执行卫生程序是:休假回场员工在生活区隔离48小时;进入生产区应淋浴,换上牧场统一的生产区工作服;禁示所有个人用品进入生产区,眼镜除外。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应经过薰蒸。

  5. 在生活区内建立公共食堂,禁止员工私自做饭;禁止肉类食品进入生活区。

  6. 生产上实行分点饲养(繁殖-保育-育肥)和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是常用的管理制度。全进全出意味着每一单元在转入新猪群之前,每一头猪必须转出该单元,然后清洗、消毒、干燥;而且一旦组群,不再有新成员加入。

  7. 控制鼠类:鼠群的活动半径为1-3Km,是给猪群带来新的疫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猪场来说,老鼠是公害,是最难控制的,很难清除,预防比灭鼠效果好,所以应设置防鼠防鸟网。

  8. 做好死尸处理:坑埋,为最普遍的处理方法。但有的场主贪图小利,淘汰给不法商贩,这会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因为这些人这些车是最最危险的。这也是有些小场疫病不断的原因之一。

  9. 加强环境控制力度:饲养在舍内的猪群是没有权利选择空气质量的,在每个生产阶段,环境因素(温度、湿度、通风)就需要工人来调控。圈舍温度能显著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良好的通风,有助于减少猪舍有害气体(氨气)、粉尘、臭味等,保证猪群健康,使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达到最佳,这种环境也有助于饲养员的健康。

  10. 每好每一天的生物安全控制:如发现不符合生物安全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报告;合适的用药;及时淘汰病猪;寄生虫控制;不饲喂发霉的饲料;棚舍的常规清洗、消毒、干燥等,都有利于控制猪场内部暴发疾病。

  11. 定期猪群健康监测:猪群健康监测是一个集约化猪场健康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定猪群的健康状况有没有变化。其方法包括日常临床记录、尸体剖解、屠宰检查、血清学检查、组织切片检查等。

  二. 后备母猪的引进和培育

  1. 后备母猪是一个猪场的未来和希望。引种前应考查引种场近年来的品种更新情况。一个猪场的生产水平的发挥,依赖于上一级种猪场的种猪生产性能。

  2. 一个猪群建立,新猪群的引入,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是猪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可能带来的风险,引种前还应考查引种场的健康状况。若对引进种猪的健康状况了解不清,可能将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因此除了提倡种源单一外,还提倡减少引种的次数。若棚舍条件允许,2年一次引进足量的后备种猪。规模大的管理强的企业,可考虑引进祖代种猪,自己培育父母代种猪,减少引种带来的风险。

  3. 后备种猪引进后,首先要隔离。隔离的目的是保护猪场原有猪群不受新引进猪群的影响。隔离应在独立的区域进行。理想的隔离舍在场外。若没条件,隔离舍设在场内。理想的场内隔离舍应有淋浴间。若没有淋浴间,进出应洗手、换衣换鞋,工具与原场不交叉使用。运输会产生应激,使后备猪抵抗力下降,到达后应加药饮水。建议添加不是很强的药物,否则会掩盖疾病的发生。一般添加400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隔离期为30天;但不少于2周。建议种猪到达后3日内不免疫疫苗,在15日后注射疫苗。是否一到达就注射疫苗,应根据猪场所在地的疫情、种猪日龄、引种场种猪出售前的免疫情况。

  4. 后备种猪隔离阶段完成后,进入适应阶段。适应的目的是建立一致的免疫水平。在适应期,应有计划地、限制性地接触原来猪群的微生物。可用淘汰公猪、保育猪、母猪的胎衣逐步适应。集中接触,可能引起疾病的暴发。在适应期,可以考虑加药,但主要是免疫疫苗。适应期为60-120天。在适应期,后备猪在配种前除了免疫国家强制免疫外,还应注射JE,PPV,PR等;PPV应在180日龄后免疫,JE应常年免疫。

  5. 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所以引进的后备种猪必须经过隔离-适应阶段,因此引进的后备种猪的体重要尽可能的小,一般不超过50Kg。购买50Kg左右的后备母猪的好处是离配种的时间很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隔离-适应,主动免疫可得到保证。

  6. 后备母猪分阶段培育:140日龄以前,按生长育肥猪饲养;140日龄以后,按后备母猪饲养,饲料可用哺乳料替代。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65日龄,有效刺激发情的方法是定期与成年公猪接触,每次20分钟。注意诱情的公猪要经常更换,以保持兴趣。诱情的优点是较多的后备母猪较早地进入初情期,使较多的后备母猪可在第三情期受配。

  7. 后备母猪的配种目标是:日龄>210天,体重>130Kg,背膘>16mm(腰荐的、最低的,对等于2.5-3.0分),2-3个发情周期,体格合适。所以后备母猪在免疫时就建立棚头卡,以便记载免疫次数和发情次数。

  8. 为了达到初配目标,后备母猪在体重50-100Kg时应自由采食。到100Kg时每天饲喂不少于3Kg的饲料。在配种前14天饲料增加至3.50-3.75Kg,通过采食量来控制排卵量。为便于饲喂,应将初情后的后备母猪移至限位栏饲喂。

  9. 培育后备母猪的重要性:后备母猪能补足空栏,保证均衡生产。在母猪配种群中,应含80%的断奶母猪、10-15%的后备母猪和10-5%的返情母猪。若计划后备母猪210日龄配种,购入的后备母猪为100日龄,则在110天后开始配种。所以在引种时就计划采购多少日龄的后备母猪来补充到哪周的生产空缺。

  10. 猪的改良方向由市场决定。选择公猪重点是背膘薄、生长快、有效的饲料转化和良好的结实度。选择后备母猪主要是选择其母性能力,高产仔数和断奶重、温顺易管理、身体结实。后备母猪最少须有12个乳头,瞎乳头,翻转乳头或其他畸形的,应当予以淘汰。

  11. 综之后备母猪关注的是:种源的单一性;引进时的体重;隔离-适应措施;诱情和初配时的日龄和体重,以及配种前优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