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猪场目前正在使用的单点自繁自养、分舍式管理的模式虽然具有占地面积少,便于管理,人工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各种原采料成本的普遍上涨,特别是疾病控制难度的加大,每生产一头肉猪和种猪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猪场获得利润的关键在于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对仔猪至肥育期的管理水平,而前者的增值空间在目前的设计模式中似乎也越来越小。根据我们对多个猪场走访后的思考,认为有必要对目前猪场的设计模式做一改革,从而试图开辟出一种新的盈利空间。
1 传统设计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配种妊娠舍已成为病原的扩繁地,猪场疫病的主要根源 配种妊娠舍中不同来源的后备猪与原种群中不同胎次母猪的混养、不明原因流产母猪的再返群、孱弱断奶母猪甚至在哺乳期受到发病仔猪感染而成为病原携带者的母猪都圈养在一个舍中,这些抵抗力和免疫抗体水平各异的母猪混群后必然导致病原的大量排放和相互传染,而配种妊娠舍的功能和设计形式又使其难以做到全进全出的彻底消毒,因而称这里为病原的滋生地也就不足为过了。由于有些病原(如蓝耳病病毒)在母猪群中传播的速度较慢,不同母猪感染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新生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参差不齐,可以说这也是保育和生长肥育猪各种疫病多发的主要的潜在原因。
1.2 分娩母猪已成为产房的重要污染源 生产中虽然转群过程也进行消毒,但工人们往往由于很忙把此仅作为一种任务和形式其消毒效果可想而知。而在配种妊娠舍内病原的持续刺激使母猪难以恢复,母猪体内携带的病原靠体外的消毒又很难奏效,从而母猪必然把大量的多种病原带入了清洁的产房,为感染仔猪埋下了隐患。此外,母猪进入产房,特别是新母猪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限饲等新的饲喂模式的应激,Ben Byers 的研究证明,应激可加速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排放,这样对再清洁的产房也难逃被污染的境遇。
1.3产房空舍一周不利于彻底清洁 产房正常的空置,虽然要求一周时间看上去不短,但从清理粪便、拆卸保温箱、到清洗消毒需要大量的工作。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人员的休假和突然离职造成人员短缺,或母猪已到预产期不得不提前进入产房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很难做到消毒后干燥和熏蒸消毒的程序,而潮湿和保温箱中适宜的温度恰恰为病原的繁殖提供了极佳的环境,这也是临床常见到的仔猪出生后很快腹泻的原因之一。
1.4 缺少活动空间和管理粗放是母猪生产性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除个别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的母猪有几天可享受大栏的待遇外,其余都是被囚禁在限位栏中。猪病专家芦惟本老师(《养猪》2009年第5期)认为,“限位栏环境使现代基因型母猪多发生滞产。而滞产造成母猪因繁殖障碍而淘汰的比例增加。”此外,大群不同怀孕日龄的母猪集聚在一起对个体照料的程度大大降低,不利于及时发现母猪的异常和及时处理。再就是一旦有慢性传染性的疾病对周边的个体很容易造成肉眼看不见的机能损害。
2 建造分娩适应舍的形式和意义
2.1设计形式和使用
2.1.1设计形式 每头母猪圈舍的尺寸可以与产床的大小相似,即长2.1--2.3米,宽1.6--1.8米,但中间不放限位栏,没有保温箱和仔猪的饮水嘴,从而增加母猪的活动空间。四周隔栏的高度要达到70公分,铁筋的强度要能防止母猪将其拱坏。前后的设计和料槽、水嘴的位置与母猪在产床上的形式是一样的。产床距地面的高度为40公分左右。产床的漏粪板建议使用铸铁的这样可以更适应母猪的活动。每个房间饲养母猪的数目可以与分娩舍的一致,这样便于全进全出的使用和消毒。
2.1.2 场内布局和使用 新建猪场可以把分娩适应舍建在配种妊娠舍与产房之间,具体距离因场而定。建造分娩适应舍,还可以解决传统方式母猪转入分娩舍后给配种妊娠舍留下的空余栏位问题,从而能减少配种妊娠舍的建造面积。需要建造分娩适应舍的栏位数取决于母猪在此阶段停留的时间。如果停留20天,加上空置消毒一周的时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近一倍的产房的建筑面积。
疫病多发的老猪场可以采取加大母猪淘汰比例,留下性能良好的母猪。从而通过将多余的产床拆除其中的限位栏、保温箱,加固四周隔栏作为分娩适应舍;还可以拆除部分配种妊娠舍内的单个限位栏,来改造成母猪分娩适应舍;再加上利用场内空地适当建造一些新的分娩适应舍,从而减少投资。新建分娩适应舍与配种妊娠舍必须有独立的空间,从而能够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在分娩适应舍的使用方面,当母猪妊娠为90日龄时将其转到分娩适应舍,并更换哺乳母猪饲料。为了增加分娩舍的空置时间、减少母猪粪便过早对产床的污染,从分娩适应舍转入分娩舍的时间可按预产期提前2--3天转入,转运前对母猪清洗消毒。再就是通过转运可能更利于促进母猪的分娩。分娩适应舍的母猪转走后要按产房对卫生的要求和标准做清洗消毒并空置一周的时间。
2.2 实行的意义
2.2.1 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 ①母猪经过转入分娩适应舍和分娩舍的两次冲洗消毒,体外携带的病菌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②母猪远离配种妊娠舍这个病原集聚的地方可以有时间来恢复从而产生有效的抗体。③在分娩适应舍对母猪做免疫接种因为环境较清洁也有利于母猪抗体的产生(Philippe Vannier 1992),从而有效保护仔猪。④母猪增加了活动能有效减少母猪的滞产。芦惟本老师认为(《养猪》2009,5):“滞产使后出生的仔猪获得母猪初乳的时间大大减少,造成同窝中母源抗体水平相差甚远,从而容易发生如猪瘟、伪狂犬类的传染病。”⑤对有严重呼吸道、肠道等容易传染给仔猪疾病的母猪应及早加药进行控制。传统的提前一周进入产房的办法,由于母猪处于新环境、限饲和面临分娩激素调控的影响,正常胃肠道机能及采食量都受到了干扰,此时加药很难达到预期的采食量,这样也就难以达到加药治疗的效果。而在配种妊娠舍又很难做到给临产母猪单独饲喂加药的饲料,这些困扰可以通过母猪在分娩适应舍这段时间得到解决。⑥母猪提前一周进入产房,面对新环境和体内雌激素分泌高峰期的调控应激,很容易造成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分娩和产后多种产科疾病的发生(吕惠序等《养猪》2009,5)。而实行进入分娩适应舍则可减少一次受到太多的应激,从而期盼母猪的泌乳性能发挥到最大的遗传能力来增加仔猪的非特异性抗病能力。
2.2.2 有利于对母猪的管理和健康
①多数场在母猪妊娠85-90天左右更换哺乳母猪饲料,然而,必须把怀孕后期的母猪能按预产期圈在一起,如果管理不细致则很难做到,那么换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给早期妊娠的母猪饲喂造成不良的后果和浪费。
②大量的妊娠母猪圈在一起,稍不细心就容易忽视具有疾病早期症状的母猪,而实行小圈舍的单独饲养很容易发现母猪的异常,特别是给母猪一定的活动空间对母猪肢蹄病更容易及早发现和治疗。
③远离配种妊娠舍那种半地下的水槽、料槽一体饲喂时的抢料争水和由此发生的噪音的应激。应激是造成母猪胃溃疡的重要因素,而母猪因胃溃疡死亡的比例在加拿大(Ernest Sanferd 等,1994)所做的调查中比例达到了18.4%。
④多数猪场对后期妊娠母猪转走后的空栏不能做到对栏位的及时清理和消毒,在夏天饲料很容易腐败。在半地下的喂料、饮水于一体的方式中也容易造成发霉饲料对饮水的污染。
⑤John Deen(2004)对母猪死亡的调查中发现,大约50-60%的母猪的死亡是在分娩的前几天和分娩后21天之内。他对这种现象解释为怀孕的压力导致了代谢的压力和子宫、乳腺可能出现继发感染。母猪到分娩适应舍后能有效减少因在配种妊娠舍地面过脏而诱发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⑥通过单槽饲喂和给母猪一定的空间更利于饲养人员对母猪体况的观察与饲喂调控,从而提高母的生产力和减少不必要的淘汰。
猪场到一定的年限病就越来越多,但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许多猪场由于不注意及时引进或选留后备猪而使10胎以上的母猪还占据着一定比例,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再就是对后备猪的隔离适应工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猪场年限长意味着不同胎次的母猪混合饲养所带来的抵抗力的各异和病原菌的多样化。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配种妊娠舍已成为病原的滋生地,母猪成为仔猪和保育猪疫病多发的重要根源。
为了使妊娠后期母猪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来释放病原和恢复,使胎儿得到很好的孕育和生产,使产房真正达到“无菌”的要求,本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建造分娩适应舍(或叫做预产舍或后期妊娠舍)的必要性和对生产的意义,从而试图使母猪生产出体重和抵抗力都较好的仔猪和断奶仔猪,以解决目前猪场普遍效益不高的问题。理论上是必要而且可行的,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