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专家建议提高生猪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减少养猪户数,提高单体的规模。规模大了,生产方则可与需求方直接对接,实现订单式生产,但必须做好防疫。
国 家启动冻肉收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养猪户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引导扶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跳出“猪周期”的轮回,促进全 行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场的比重越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就越强。而通过市场本身的调节,也比行政调控来得更为灵敏和有效。” 该专家说。
比如,在欧洲,生猪养殖集中度非常高,有的国家甚至两个企业就占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20年前市场上57%的肉类未投放市场已经被下了订单。我国50头以上即算是“规模化养殖”,显然太小。
高观认为,我国生猪产业基础差,散户比重高,规模化养殖程度太低。国家已经意识到政府对生猪的实际调控能力有限,今后政策走向是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调节 度。近10年来,国家实际上一直扶持规模化养殖,行业外的社会投资也十分热衷,国内外资金纷纷进入养猪业。但规模化养猪面临征地难(必须有集中连片的土 地)、污染治理难(猪粪尿处理,环保问题)、投资风险大(主要是疫病风险)三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