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养殖技术 > 养猪 >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体系误区介绍

2019-01-09 16:20 来源:猪价格网

  1. 屏障体系已经建立,但仍未清晰:

  1.1 猪场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到一个天然的大环境屏障,周边应无其他饲养场及肉类加工厂,距闹区相距至少2公里以上。

  1.2 对周边农户饲养猪只及时进行接种免疫,形成一个庞大的免疫隔离带,因为城池失火,往往殃及池鱼。

  1.3 养殖场内部屏障不清晰,未产生应有的防疫作用,特别是生产区的办公区域与生活区划分不清晰,形成一个防疫隐患区域。

  1.4 生产区员工实质上进出猪舍脚踩消毒桶的较少,消毒桶一般是给来检查工作的领导用的。

  2. 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2.1 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2 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责任性不强或其它原因,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采取不称量、不使用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或高或低,使消毒药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2.3 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2.4 消毒不同步: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个万头猪场来说,全场消毒一次大约在2-3小时内即可完成。所以在对猪场的消毒过程中,各猪舍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2.5 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不看好的情况下,将养殖场扩大规模时,需要边生产边扩建,因此人流、物流、车流进出养殖场频繁。如何对人流、物流、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都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2.6 消毒池利用不充分: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2.7 忽视消毒时的温度与场地的有机物存在:各种消毒药在发挥有效消毒效果时,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在冬季温度较低时,大部份消毒药在0℃时失去消毒效果,因此在冬季寒冷季节消毒时,最好采取用温水进行消毒。

  3. 疫苗免疫:

  3.1 免疫程序不合理:现阶段猪群疫病复杂多样化,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2 疫苗质量不过关: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3 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可能出现疫苗冷链的中断,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

  3.4 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3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4.引种与隔离不当: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隔离舍隔离至少30天以上,30天以后必须与本场淘汰种猪混群隔离饲养15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5.疫病检测不及时: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

  6.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7.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