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源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其肉质鲜嫩、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2.5倍,被称为香猪家族中的“名门贵族”。巴马香猪继承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特点,又克服了野猪季节发情、产仔少和不易饲养等缺点。为提高巴马香猪生态放养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巴马香猪的果园生态放养技术。
一、场地选择
果园要远离交通主干道500米以上及远离人群居住地,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果园。巴马香猪宜生长在有香猪放牧避暑的乔木(如蜜柚林、蜜橘、柑等果树)和有水源(天然或人工设置的水源)的地方。应建供巴马香猪应对恶劣气候、夜间休息及喂食的场所(分为种猪舍和育肥舍)。
二、放牧方法
巴马香猪断乳(60日龄左右,体重7.5~8公斤)后可根据气候灵活放牧,当遇雷雨、冰雹等极端恶劣气候时不能放牧。放牧场地需有干净的饮用水。白天放牧时,供给一些香猪喜食的植物,如白菜、萝卜、土豆、冬瓜、南瓜等(按香猪体重的3.5%~4.5%投料)。
巴马香猪是半草食性动物,具有耐粗饲的特点,各种常见的青菜、谷物、杂草、青储饲料和玉米秸秆都是其喜食的饲料。
晚上香猪归舍后,应补喂精料。精料的主要成分为:玉米粉60%、豆饼12.5%、麦麸25%、骨粉1%、鱼粉1%、盐0.5%。精料的组成也可由养殖地易得的原材料组成。
养殖户可在果园周边种植牧草,如紫花苜蓿、甘薯、紫云英等植物,一般种植1亩牧草可育肥20头左右的巴马香猪。
三、巴马香猪的繁殖
巴马香猪的性成熟较早,一般公香猪130天可达性成熟,母香猪150天可达性成熟,发情周期为18~24天,发情期2~4天,妊娠期为111~115天,母香猪头胎产仔数为5~6头,以后每胎产仔数为7~12头。
巴马香猪母猪可全年发情,不受季节限制。发情期特点:阴门充血肿胀,并有黏液从阴门流出,母香猪兴奋不安,寻找公猪,接受公猪爬跨并允许交配。配种次数应在两次以上,即第一次配种后8~12小时再复配一次,以确保较高的受胎率。
母猪分娩前3天左右,可以从母香猪中部两对乳头挤出少量清亮液体。如果可以从前后两对乳头挤出1~2滴初乳,则表示母猪将在6小时候内分娩。
分娩当天每头母猪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50克,食盐21克),产后4~6天喂料要比产前增加50%~75%。
母香猪所产初乳为分娩后24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较多的免疫球蛋白,仔猪出生后应尽快吃到初乳,以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分娩后,母猪如乳汁不足,可用虾皮、大米熬成稀粥连喂2~3天,催乳效果明显。
四、疾病防治
猪瘟:猪瘟是危害巴马香猪极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不同年龄、性别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急性猪瘟以出血为特征,猪体外各部皮肤,尤其在嘴、尾、耳部有明显的出血点。可用猪瘟免疫化病毒冻干苗稀释后在仔猪25~3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也可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疫苗,每头猪肌肉注射1毫升,可有效预防3种疾病。
口蹄病:主要是侵害香猪的一种急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治疗:口腔用0.1%的高锰酸钾或醋洗漱局部,在各糜烂处涂1%~2%的明矾或冰硼散,乳房用肥皂水或2%~3%硼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
猪痢疾,又称血痢: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出血性炎症,以49~84日龄的小香猪发生较多。其症状是下痢,开始为水样下痢或黄色软粪,随后粪便带血液和黏液,病猪生长发育迟缓,对幼猪影响较大。防治方法:饲料中加0.006%的痢菌净,全场幼猪连喂4~10周或用林可霉素0.01%混入饲料连喂15~20天,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蛔虫病:一般30~60日龄的仔猪患病率较高。该病初期有湿咳,猪体温升高到40℃左右,精神沉郁,食欲缺乏,口渴,流涎,拉稀,呕吐。防治方法: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猪群进行一次驱虫,用阿苯达唑5~20毫克/公斤体重,一次喂服。
长途运输的巴马香猪,每头按0.1毫升/公斤体重注射长效抗生素“得未尧”或“爱富达”,以防猪群运输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夏天运输应在早晨或傍晚装车,避开炎热的中午,有条件的可准备西瓜类瓜果供香猪食用,以防中暑。途中应给香猪淋水降温4~5次。